-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类方.doc
篇名伤寒论类方
书名:伤寒论类方
作者:徐灵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9年
目录卷一\桂枝汤类·一
篇名桂枝汤(一)
属性: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热稀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桂枝本不能
发汗,故须助以热粥。《内经》云∶“谷入于胃,以传于肺”。肺至皮毛,汗所从出,
粥充胃气以达于肺也。观此可知伤寒不禁食矣。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
不除此解肌之法也。若如水流漓,则动营气,卫邪仍在。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
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
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桂枝汤全料,谓之一剂;三分之一,
谓之一服;古一两,今二钱零,则一剂之药,除姜枣,仅一两六钱零,一服不过五钱零矣。治伤寒大症,分
两不过如此。一服即汗,不再服;无汗,服至二、三剂,总以中病为主。后世见服药得效者,反令多服,无效
者,即疑药误,又复易方,无往不误矣!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及臭恶等物。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风在外,故阳脉浮;卫气有邪,则不能护营,故阴脉弱。阳浮者,热自发。风
为阳邪,故发热,桂枝之辛以散之。阴弱者,汗自出。芍药之酸以收之,甘草之甘以缓之。啬啬恶寒,淅淅
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者,但恶寒甚轻,非若中寒及阴经之甚也。
翕翕发热,其热亦不如阳明之甚。鼻鸣干呕者,鼻鸣似属阳明;干呕似属少阳,盖三阳相近,故略有
兼病,但不甚耳。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此桂枝汤总症。
以营性发扬,卫性敛闭。风伤卫气,泄其皮毛,故汗出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误治。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此误下之症。
误下而仍上冲,则邪气犹在阳分,故仍用桂枝发表,若不上冲,则其邪已下陷,变病不一,当随宜施治。论
中误治诸法,详观自明。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此非误治,因风邪凝结于太阳
之要路,则药力不能流通,故刺以解其结。盖邪风太甚,不仅在卫,而在经。刺之以泄经气。风府一穴,
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阳维之会,刺入四分,留三呼。风池二穴,在颞 后,发际陷
者中,穴在耳后,按之引于耳中,足少阳阳维之会,针入三分,留三呼。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病虽过期,脉症属太阳,仍不离桂枝法。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此禁下总诀。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服桂枝汤言虽有当下之症,
而外症未除,亦不可下,仍宜解外,而后下也。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
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脉浮而下,此为误下,下后仍浮,则邪不因误下而陷入,仍在太阳。不得因已
汗下,而不复用桂枝也。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荣气和者,言荣气不
病,非调和之和,故又申言之,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自汗与发汗
迥别。自汗乃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更发之,则荣卫和而
自汗反止矣。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未热之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
之。无他病,太阳诸症不必备,而惟发热自汗,故亦用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宜下之候。头痛有热者,未可与承气汤。太阳症仍在,不得以日久不便而下也。
按“未可”二字,从《金匮》增入,《伤寒论》失此二字。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便赤为里
有热。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汗出而头痛未解,则蕴热在经而血动矣。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发汗未透,故烦。乃服药不及之故。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里症。身疼痛者,表症。急当救里。此误下之症,邪在外而引之
入阴,故便清谷,阳气下脱可危,虽表症未除,而救里为急。
《伤寒论·不可下编》云∶误下寒多者,便清谷,热多者。便脓血。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清谷已止,疼痛未除,仍从表治,盖凡病皆当先表后里,惟下利清谷,则以扶阳为急,而表症为缓也。表里分
治而序不乱,后人欲以一方治数症,必至两误。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提出邪风二字,见桂枝为驱
风圣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