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士魁: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路上
【作者简介】郭士魁(1915~1981),北京市人。早年曾为北京药店学徒,并从
学于著名中医赵树屏,后在北京开业行医。
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一九七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致力于中医中药
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发展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的理论,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制
了冠心I号方、宽胸丸和宽胸气雾剂等名方,获得一九七八年垒国医药卫生科
学大会奖,被《人民日报》赞为”为冠心病人造福”的人。著有《心血管常见
症候的中医病机和治疗》、《谈谈活血化痰治则》等。
我行医四十余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在旧社会和解放初)是奠基
阶段,什么内、外,妇、儿各科的病都看,什么采药、制药、抓药的活都干。
这个过程给我后半生从事专科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从事冠心病的研究是五十年代中期参加中医研究院工作之后。那时我刚
四十岁,在跟随冉雪峰老师临证的过程中,侧重看一些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包
括冠心病。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心绞痛”、“心机梗塞”这一类病对经验丰富
的老年人乃至年富力强的壮年人的生命威胁极大。我亲耳听到、亲眼看到死于
此病者多是生产的主力、国家的栋梁,这促使我去研究冠心病。
从一九五九年冬至今整整二十一年,我在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中大体经历了
四个时期–探索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寻找有效方药、进行实践检验、说明疗
效机理。
探索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然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有类似症候的记载。如《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甲间痛,两臂
内痛”的描述,颇似心绞痛;又《灵枢·厥病篇》中有“真心痛,手足青至
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描述,颇似心肌梗塞。“真心痛”与《
金匮要略》所谓的“胸痹心痛”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伤正经”,正如《诸病
源候论))中所谓“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
;后者伤及“支别脉络”,其“乍间乍盛,或发病不死’。真心痛以气分虚损
为主,因气虚而致血脉瘀阻;胸痹心痛乃“本虚标实”,不仅正气虚,而且血
瘀、痰浊盛。故治疗“真心痛”重在益气,以参芪为主,佐以活血,自拟益气
活血汤用于临床。治疗胸痹心痛,务必区分虚实标本缓急,“以通为补”。常
选用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诸冶则。“以通为补”、“以通为主”,
这是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导思想。按照中医的看法“不通则痛,痛则不
通”,心绞痛主要表现为“痛”,病因“不通”,而不通主要因为“气滞血
瘀”和“胸阳不振”,故主要治则是“活血化瘀”与“芳香温通”。我在此两
法的应用和研究上倾注了全身的心血和精力。
一九五九年冬天,中国医学科学院某医院病房收治了一个冠心病患者,用
了多种中西医冶疗办法也未能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心电图很不正常,请我去会
诊。我看患者面色发青,舌质暗紫,脉涩。当即认证为“气滞血瘀”,用王清
任的“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约二周就控制了疼痛的发作,三月余心电图也
有所好转。这个预想不到的结果,加深了我对活血化瘀法则治疗心绞痛的感性
认识。自此,我就开始有目的地应用“活血化瘀”法则进行临床实践,去掉了
通窍活血汤中稀少昂贵的麝香等药物,不断针对病人的具体症候特点加减变
化,组成了冠通汤、冠心I号方、冠心I号方等固定的方剂。再用于临床实践,
结果病人反映良好,但有的人不承认,说是仅凭主诉,没有客观指标不可靠,
只有临床观察没有对照组,疗效不可信。
乍听这些议论,我觉得这是对中医的挑剔;后来平心静气地想想,也觉得
有道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讲疗效多凭直观和主诉,缺乏客观标准,
这在几百年、几十年前是无可非议的,而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就不够了。要
发展中医就要让中医插上科学的翅膀,让中医在与西医的比较中扬长补短。于
是,我在一九六三年借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搞协作
的机会,专门设立了五张中医病床,与西药组进行对照。这是六十年代初期的
事情,对我这个中医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有人对我说:“郭大夫,你
是一个中医,来西医院搞协作,会会诊、开个方就够了,何必自己管病房,弄
得不好,会被别人看笑话。”这是一句有份量的话,是我所深知的。但我想,
老让中医中药当陪衬,什么时候才能闯出一条中国医学自己的路呢?我冒着一
定风险管病房,用活血化瘀为主的冠心I号方、冠心Ⅱ号方治疗三十多例病
人,经与西医治疗比较,获得了西医点头的效果。
这段协作,不仅肯定了活血化瘀法则的效果,也初步找到了冠心病1、Ⅱ
号方等有效方药。应该说,这使我在应甩中医中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