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为谁工作
序言
“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
“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而已。”
“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
“工作嘛,又不是为自己干,说得过去就行了。”
这种“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很普遍:在许多人眼里,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达到要求就行了。
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工作着的人们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与成功无缘。
杰克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1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我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把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他的朋友问道。
“还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常常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
“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了!”
我很羡慕杰克,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最终获得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
然后遗憾的是,许多人直到职业生涯的尽头,也没能很好地回答“你在为谁工作”这个问题,没有意识到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是为了自己。
对于“你在为谁工作”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有助于我们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你丧失工作激情,当你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请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
“你在为谁工作?”
Chapter 1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
工作是人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他志向的表示。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了解了那个人对生命的态度。
你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今后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资,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完全丧失了生命的尊严。
第二种工人,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报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信赖、可委以重任的员工,必定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也很难赢得社会的认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五个层次说”:
(1) 基本的需要:对于食物和衣物的需要,以抵御饥饿和寒冷。
(2) 安全的需要:对居住在一个可以感到安全的地方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人工智能(AI)训练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doc VIP
- 2098--万豪酒店设计标准Spa Design Guide.docx VIP
- 比亚迪4S店管理制度.doc VIP
- 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编制说明.pdf VIP
- 【信捷】WINCC与信捷PLC连接案例.pdf VIP
- 剪刀式升降车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MEPC.370(80)?-?压载水管理和压载水管理计划编制导则(G4)修正案.pdf VIP
- 2025年河北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pdf
- 大众途锐汽车使用手册说明书pdf电子版下载.pdf
- 2063--万豪酒店设计标准10.食品和生产.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