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20段,先分述听贝多芬和莫扎特音乐的美妙感受;再概括为“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1951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 赵丽宏还是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近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出版。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文章导读 文中有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也有对音乐家的评述。读读想想:这篇文章类属写景的散文,还是文学笔调的音乐短评?作者写流水、写高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 6自然段,好似“序曲” 起笔开篇,写水写山。这是一组相当整齐的排比句,从西湖、九寨沟、黄山,写到黄河、峨眉山和长江三峡,每小段的尾句 都是写 “我心里回 荡着音乐”, 形象、贴切 而巧妙。 省略号之后,是第8自然段,这在文章结构上是很重要的一句。 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 他们是 贝多芬、 莫扎特。 莫扎特 贝多芬 莫扎特(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3岁就会弹钢琴,4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曲子。 6岁时,父亲带着他周游世界。他一生创作了17部歌剧,49 部交响乐和无数的曲子。后人总共搜集、编引了厚厚的27本 《莫扎特全集》。上流社会虽然十分惊叹莫扎特的才华,但 限制他的自由。莫扎特明白,听他演奏的贵族只不过是为了 消遣和娱乐。接踵而来的是穷困。莫扎特终年仅35岁。谁能 想到,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安魂曲》 是为自己写的,正当钢琴家发出最后一个音符时,他的灵魂 飞升到了天堂!他的英 名是不朽的,包括对后 来的贝多芬都很有影响。 贝多芬 (Beethoven 1770~1827) 1792年,22岁的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直到1827年逝世,他从未离开过这座音乐之城。。他创作了9部交响曲,还有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1部歌剧。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辉煌的创作伴随着贝多芬多难的一生。 1802年起,他开始失听。到1819年完全聋了。但他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第9段是很重要的“审美直白 ” 也就是说,作者在这里道出了他对“美好 的音乐”的 感动、共鸣和热爱。 其中,包含了 几层意思------ A、美好 的音乐没有国 界,能直通人 心,拨动情弦。 音乐家---音乐---我们 B、音乐家用音乐表达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抒发心中的诗意。 C、这美好的音乐把大自然和人的情感妙融一体,令我激动,驱散烦恼,仿佛成为自然和音乐的一部分。 顺理成章,10—12段都是写莫扎特的音乐,美如“清澈的流水”—— 有绚丽的描写。(第10段) 有对莫扎特音乐的高度评价:“传送 美妙音乐的特使”,“人间少有的优雅音乐”;只有欢乐,没有悲伤和愤怒。 (第11段) 有对贬低莫扎特“浅薄”的驳斥。 (第12段) 第13段,应该理解成是从莫扎特写到贝多芬的过渡段 作者听出了贝多芬音乐的“澎湃激情”,觉得也有“流水”的感觉,但没有莫扎特“缓缓的优雅”,而是像“飞瀑”、“急流”,一泻千里。这是用比较手法,写出了两位音乐大师不同的美感韵味。 第14段,将贝多芬音乐比喻成“高山”。 第15段:强调贝多芬的山峰不是荒山,而是轰然喷发的火山。 第16段:借西方指挥家 的评论,高度肯定贝多芬对 现代音乐的贡献;认为他是 “把奔放的激情笼罩着我们”。 第17段,作者通过答问,表明了在贝多芬和莫扎特之间,不存在“谁更伟大”的问题。 生活中不能少其中任何一位。否则,这世界就是残缺的。 在这一段,作者 以更明确、形象的 比喻性语言,将 “高山”和“流水”并置, 阐明了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