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逻辑考察.ppt

  1. 1、本文档共2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考察 主讲:王巧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主要成果、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 掌握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研究的出发点—人性善恶问题; 掌握研究的理论归宿—理想人格的培养和造就问题; 认识人生要面对的诸多问题的探讨; 从传统伦理文化中吸取精华,为现代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塑造自身完美人格服务。 重点、难点: 人性善恶问题 理想人格的培养和造就问题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研究的出发点 教学要点 一、性善论 二、性恶论 三、性无善恶论 四、性有善有恶论 一、性善论 (一)孔子的观点 (二)孟子的观点 (一)孔子的观点 “性相近、习相远” 《论语.阳货 》 他把先天的“性”与后天的“学”相对应而提出来。并认为人的天性是相近的,但这相近的性究竟是“善”是“恶”,孔子并未作具体回答。 (二)孟子的观点 明确提出性善说。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性中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人天性所固有,而非后天所习就。“四端”即: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仁”也 善恶之心,人皆有之; “义”也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礼”也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智”也 并对性善论作了两点重要补充: 其一:强调仁义礼智仅为“善端” “凡有四端于我者,皆知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是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其二,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 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在。”“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这样,孟子就完成了自己的性善理论: 人先天的“人性”是善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已成君子而不需要道德教化了,因为这其中仅仅只有善端,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还需有一个后天的扩而充之的过程,否则,“逸居而无教”,则人就和动物一样了。 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构成人之为人的必要规定性。 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这一性善论,也成为汉代以及宋明理学思想家们的主要基本观点。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几乎构成了传统文化对人性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态度。 二、性恶论 (一)荀子的观点 (二)荀子的论证 (三)荀子的结论 旬子简介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是儒家八派中的一派的创始人,孙氏之儒指的就是旬子这一派。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一)荀子的观点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他认为人之性是好利多欲的,人性中并无孟子所称的“仁、义、礼、智”四端,认为仁、义、礼、智是后天形成的,而人性本身是“天之就也”,而这种“天之就”的性只能是“恶”而不是“善”。 (二)荀子的论证 他说:“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怡,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后生之者也。” 《荀子引得》P87页 (三)荀子的结论 人性虽本恶,但通过“师法之化”,即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人人皆可成尧舜。 他说:“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古之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小结: 由此可见,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认为,人需要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孟子注重善性需要扩充,荀子认为恶性需要改造。 因此,他们虽有“善”、“恶”之分,但最终却合而为一,即都建立了如何使人成为君子,成为圣人的道德理论。 这一理论对后世的中国伦理思想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性无善恶论 对性善性恶的进一步探讨,一些思想家又提出了性无善恶论。这一理论在逻辑上可进一步划分为: (一)性无善无恶说 (二)性超善恶说 (一)性无善无恶说 告子性无善无恶的思想 王安石对性无善无恶思想的发展 龚自珍对性无善无恶思想的发展 1、告子无善无恶的思想 (1)主张性无善恶 告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思想家,其言论见《孟子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