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道教 - 中国的主要宗教.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您好! 第二编 中国的主要宗教 第四章 中国道教 目录 第一节 道家思想与黄老之学 一、先秦道家及其思想旨趣 二、黄老之学 第二节 道教代表人物与主要派别 一、道教的创建、改造与主要代表人物 二、道教的兴盛、发展与主要代表人物 三、道教的变革与宗派的分化融合 四、道教在明代中叶之后的流衍 第三节 道教经典的传承系统 一、道经传承之地位与三洞四辅的分类体系 二、陈撄宁先生的道经分类法与道经的现代编纂 第一节 道家思想与黄老之学 一、先秦道家及其思想旨趣 二、黄老之学 一、先秦道家及其思想旨趣 据《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其故乡今有河南鹿邑和安徽涡阳之争。老子本姓李,名耳,比孔子年长10至20岁,知识渊博,曾担任过东周王朝掌管图书的官吏,称为“柱下史”,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据说老子游鲁时,孔子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后人称之为道家。战国以来,道家学派发生分化,庄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名周,曾为漆园吏。《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楚威王派人赠以千金、许以相位,而庄周不为千金相位所动,“宁戏污渎之中”,以快己志,虽“借粟于监河侯”,亦作逍遥游。 关于道家的思想要旨,《汉书·艺文志》有一段简要说明,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而记成败存亡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与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文中所谓“嗛嗛”,其本义出自《周易·谦卦》,该卦的彖辞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汉书·艺文志》追本溯源,从《周易》谦卦发掘道教的思想旨趣,进而对道家政治文化特质进行概括,认为它是“君人南面之术”,以柔弱胜刚强,故能以“一谦”而获得四种益处。 道家的最大创获是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其奠基性著作是老子《道德经》。 道家相当重视营养卫生之经。从渊源上看,道家的卫生之经与上古巫术文化有关。王逸在为屈原的《九歌》所作的序说,楚南郊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神”。 二、黄老之学 先秦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到战国末期,演变成了以清静养生、无为治国为主,又吸收阴阳、儒、墨、名、法各家的部分内容为特色的新道家——黄老之学。 一些学者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及流传很广的《管子》,皆为战国的黄老作品,《汉书·艺文志》所载大批归于“黄帝”名下的著作,亦多出自稷下学宫。一般以为,齐国稷下学宫是黄老之学的中心,故有稷下黄老学派之称。 黄老之学之所以能够在汉初占居统治地位,除了自身综合创新的特点之外,还与汉初社会精神需求密切相关。 黄老道家也有其持久的生命力,在社会上继续传播。例如这一时期蜀郡的严君平,《易》、《老》兼通,依“老子,庄周之指著书十万余言” ;而他的学生扬雄,援《老》入《易》,创作《太玄》。其源于《道德经》的自然天道观对后来的桓谭、王充、张衡都有巨大影响。到东汉末期,儒家文化原有的天命神学因素与社会政治神话相汇流,谶纬之书不断出现;而黄老之学也日益宗教化,并且为宫廷所欢迎,黄帝老子与印度传入的佛教崇拜对象佛陀一起,受到了皇室的祭祀祈祷。 第二节 道教代表人物与主要派别 一、道教的创建、改造与主要代表人物 二、道教的兴盛、发展与主要代表人物 三、道教的变革与宗派的分化融合 四、道教在明代中叶之后的流衍 一、道教的创建、改造与主要代表人物 东汉顺帝之前是道教产生的准备阶段。神仙思想流播于社会各个阶层,修仙的人日益增多,神仙方术渐趋完备,特别是出现了方仙道、黄老道、巫鬼道等前驱的宗教组织,标志着道教产生的准备阶段已经完成。东汉时民间兴起的道教组织主要是两大派: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或太清玄元之道。其创立者张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他在顺帝时来居蜀地,修道于鹤鸣山。 大平道的创立者是张角,冀州钜鹿(今河北平乡)人,原奉黄老道,于汉炎帝建宁年间(168~171年)开始布道,自称“大贤良师”,创立太平道。因奉《太平经》而名太平道,以“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为人疗病,在当时疾疫流行,灾情严重的冀州布道成功之后,派遣八个弟子到四方传教。 魏晋时道教从思想和组织上都发生了分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无论是天师道还是上清派、灵宝派,均需进一步整顿提高。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顺应时代要求,对道教进行了改造和充实。首先进行改造的是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365~448年)。他出身士族贵族,曾是天师道信徒,《魏书·释老志》载道:“道士寇谦之,字辅其,南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