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与复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若說兩歲大的兒童已能充分理解死亡,未免過於荒謬,但是,如果堅持直到青少年階段才能理解死亡,則是更加愚蠢(Kastenbaum,1995) Vygotsky(1896-1934)的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觀點,強調社會文化因素。 成熟的死亡概念? 有成熟的死亡概念嗎? 成熟背後代表的是否只是一種文化偏見或宰制 我們對於死亡的瞭解,足以論斷某人的概念是否成熟了嗎? 人有終生發展的可能,死亡概念可能不斷豐富或轉變 兒童失落的類型 個人意義的失落:失去對彼此投入的關係者,例如父母、祖父母、手足、朋友、寵物等 依附的失落:是一種緊密且全面的個人關係的失去,以父母為主,其反應遠超過個人意義的失落之反應 次級失落:因為失落事件所造成的其他失落,例如因喪親而需要搬家,因而失去原有的朋友 兒童有沒有悲傷與哀悼的能力? 兩派說法: 青少年期之前的兒童因為缺乏自我能力,因而藉由否認與內在幻想來代替失落,無法放棄內心對死者的依附 藉由成人的引導與情緒支持,瞭解死亡,並給予關懷、保證與安慰,並能有為所愛的逝者哀悼的能力 Bowlby(1980)的兒童哀悼四要素 死亡發生前,兒童與父母的關係是安全的 死亡發生時,兒童立即得到與死亡相關的正確訊息 死亡發生後,被允許參與相關的喪葬儀式 死亡發生後一段時間,仍可以得到一位父母或代替者的安慰 學齡兒童的喪慟反應 否認:並非否認死亡,而是否認死亡在情緒上的重要性 為避免同儕的異樣眼光 只有在覺得安全及被保護的情況下,才會表達出真實的情緒 喪慟兒童的心理任務 Baker, Sedney, Gross(1992) 早期任務: 瞭解:包括生理層面與精神層面對死亡的瞭解 自我保護:身體、精神、家庭、、、等 中期任務 情緒接受:從理智的瞭解到情緒的接受 關係的重新評估:回憶各種正、負向的記憶 承擔痛苦:不逃避、不否認 晚期任務 形成新的個人認同:避免過度認同死者 投注於新的關係: 建構恆定的內在關係:在心中為死者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發展成一種恆定的內在關係 重回發展性任務:回到其年齡階段的發展任務 調適週期性重現的痛苦:如父親節、母親節等 結語 生命教育是自古以來教育工作者「永恆的鄉愁」! 無論哪一種教育活動,都應該有生命教育的理念融滲其中。 在提昇速度與力量的同時,應注意方向。 生命教育就在師生互動的舉手投足間! 結語 生命教育是自古以來教育工作者「永恆的鄉愁」! 無論哪一種教育活動,都應該有生命教育的理念融滲其中。 在提昇速度與力量的同時,應注意方向。 生命教育就在師生互動的舉手投足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命教育與復原 蔡明昌 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 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自省 你快樂嗎?憂鬱心情的調適 生離死別,悲傷心情的撫慰 現代生活的特徵 物質生活享受、精神壓力沉重 只求生存手段,忽略生命意義的價值觀 科技發展、分工精細,「人」被分割與物化,反成為精密計算與控制的對象 冷漠與激情兩種極端同時在社會的各角落上演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假難辨的虛擬世界 鬆綁之後的「後現代窘境」 生命的意義被擠壓、扭曲至膚淺與表面的層次 主體性--生命的核心理念 人類在極力跳脫桎梏的同時,很容易落入另一個極端之中! 遠古時代,人的主體性受制於神話 古希臘哲學家將人類從神話的力量中解脫出來 中世紀的人們,又臣服於信仰之下 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再次地彰顯人的尊嚴與理性 但「理性至上」、「人定勝天」的結果,現代化運動卻又將人類帶往一個「工具理性」的境地,反而陷入一種自我壓抑與統一意識的神話中 「後現代主義」卻矯枉過正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否定理性,聽任個體恣意而行 我們站在鐘擺的哪一端? 我們只能二選一嗎? 具專精知識卻缺乏人性關懷的學生 具人性關懷卻缺乏專精知識的學生 有沒有機會從從「零和」走向「雙贏」? 「宰制性知識」與「陶冶性知識」應相輔相成,而非互相制衡 來自集中營倖存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老師: 我是一名集中營的倖存者, 我的雙眼看到了任何人都不應該看到的東西: 有專業知識的工程師建造了毒氣室; 受過教育的醫生在毒害小孩; 受過訓練的護士在殘殺嬰兒; 高中生與大學生射殺無辜的婦孺; 所以我對教育感到懷疑。 我的呼籲是: 幫助你的學生,讓他們變得更有人性。 你的努力一定不會製造有專業知識的惡魔、 有才能的瘋子,以及有學問的艾希曼。 閱讀、寫作及數學僅僅用來讓我們的小孩子變得更有人性時,才是重要的。」 生命教育,教師責無旁貸 國民教育法第一條:「國民教育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養成德、智、體、群 、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 」 第七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課程,應以民族精神教育及國民生活教育為中心,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