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角度看《断头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从生态批评角度看《断头台》 【作者】罗婷 【关键词】艾特玛托夫??《断头台》??生态批评 【指导老师】康建兵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不仅在当代苏联作家中名列前茅,而且已经享得当今世界名作家的盛誉。他擅长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描写自然景色,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洋溢在他作品中那浓郁的民族气息:他擅于汲取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广泛地应用民间文学的各种表现手法,采用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来深化主题,从而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作品很多都获过大奖,比如《大地啊,母亲》、《别了,古里萨雷!》获1968年度苏联国家奖金,《白轮船》的同名电影获1976年度全苏电影节大奖,《一日长于百年》获1983年度国家奖金。1986年发表长篇小说《断头台》,立即引起苏联读者与文学界的巨大关注。作品被译成90多种语言,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他所取得的成就在苏联文坛上是绝无仅有的。艾特玛托夫时常关注自然和生态问题,尤其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他的作品重视对生态大自然的描写,关注草原、动物和人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来表现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大自然的冲突和矛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断头台》。 《断头台》是艾特玛托夫在80年代中期写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引起世界读者广泛兴趣和评论界热烈争论的作品。小说自问世以来,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此仅以中国为例,有的从宗教角度予以解读,如何云波的《断头台:一个现代宗教神话》(《外国文学研究》2003.3),周明燕的《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与俄国东正教文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有的则重在探讨小说的叙事策略,如张梅的《艾特玛托夫长篇小说断头台的叙事策略》(《西伯利亚研究》2006.6));有的则关注小说的死亡意识,如唐芮的《绿色的期待——从艾特玛托夫断头台中的死亡谈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9)。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批评理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众所周知,生态批评是一个开放的、跨学科的,甚至跨文化的新的批评方法,它重视对自然文学的书写,使得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得以重新解读,例如?《白鲸》、《老人与海》、《复活》、《鲁滨逊漂流记》等,《断头台》也不例外,然而,目前从生态批评角度研究此作品的尚不多,有的学者如范会芝的《从一对狼的悲剧视角纵观作者的生态忧患意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也仅局限于对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忧患意识的解读。实际上,《断头台》这部作品蕴涵的生态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精神生态平衡状况。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一书涉及了生态批评呼吁关注的绝大部分主题,有“边疆”、“动物”、“特定的地域”、“荒漠”、“草原”等,其中“特定的地域”、“动物”、“草原”成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结合点。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艾特玛托夫的“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人道主义理想,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艾特玛托夫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农牧民家庭,毕业于吉尔吉斯农学院,曾经在吉尔吉斯畜牧研究所实验场工作。那里巍峨的群山和辽阔的草原使他获得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养料。他说过:“没有产生艺术思想的基本的主要源泉,艺术就不可能存在。”[1](P67)所以他的作品无一不根植于民族的土壤中,例如《断头台》、《一日长于百年》、《白轮船》等作品的内容都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情结。《断头台》以一对狼为线索,讲述了这对狼因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不得不二次生死逃亡,三次失去幼崽的生存经历,开篇以莫云库梅草原上的狼展开,又以狼结束全篇。通过一对狼——阿克巴拉和塔什柴纳尔的生存经历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又扣人心弦的生态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和平的卫士”——人充当了一个血腥的“刽子手”形象。 一、自然悲剧 自然生态是指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这里主要是指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与狼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广阔无垠的莫云库梅草原位于中亚的腹部,这里虽然受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影响,但是牧草却很丰盛,滋养了无数的生灵,有机敏威猛的草原狼,有大漠之王苍鹰,有古老的偶蹄目动物高鼻羚羊,还有繁殖能力旺盛的草原鼠……他们构成了一个有机而又和谐的生态网——牧草哺育了鼠和羊,鼠和羊又是鹰和狼的“口粮”,然而正是鹰和狼这些飞禽猛兽“成就”了草原的永恒,不致被成千上万的鼠和羊嚼得只剩下草根和泥沙。草原平静而安详,数以万计的动物在这里繁衍生存,完成大自然赋予它们的使命。阿克巴拉一家就生活在这个祥和的世界里,它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奔跑在辽阔的大草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