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色染料 我國古代不同時期對黑色的看法很不一致,但不管那個時期,都對黑色染料下過一番功夫,著意研究過。 我國古代黑色染料的原料都是一些含有鞣質的植物的植皮、果實外皮或蟲癭,例如五倍子殼、胡桃青皮、栗子青皮、櫟樹皮及其殼斗、蓮子皮、樺果等等。它們的水浸取液與媒染劑綠礬配合,便生成鞣酸亞鐵,經日曬氧化後,便在織物上生成黑色沈澱色料。因綠礬常用於染黑,所以又叫皂礬。 1. 蔡倫 (62 – 121),字敬仲,東漢造紙術發明家。元興元年發明造紙術。雖然蔡倫不是發明紙的人,但他總結前人的經驗 ,然後研究出改量紙質的技術,而他在做紙術上最少有以下的貢獻:一、蔡倫是樹皮紙的發明者。樹皮是比麻類豐富得多的原料。樹皮紙,特別是楮皮紙的發明使紙的產量大幅增高。東漢之後,楮皮紙是大量生產使用的品種之一,這不能不說是蔡倫的貢獻。二、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的若干環節。還開始使用石灰對原料進行鹼液烹煮,大大提高了紙的質量。這種紙造價低、原料廣,易於普及,天下咸稱「蔡侯紙」。他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限大貢獻,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 ????????????????????? 蔡倫 李遠哲( 1936 - )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才開始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于鹼金屬的反應,後來由李遠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 (D. R. Herschbach) 教授共同研究創造,把它發展為一種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工具。此後十多年中,又經李遠哲將這項技術不斷加以改進創近,用于研究較大分子的重要反應。他所設計的“分子束碰撞器”和“離子束碰撞器”,已能深入瞭解各種化學反應的每一個階段過程,使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學反應的每一個階段過程,使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學反應所出現的各種狀態,為人工控制化學反應的方和過程提供新的前景。 他曾獲得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及其他獎項。 李遠哲( 上圖左 ) 1986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 * *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物質觀 第三章----------造紙術 第四章----------煉丹術 第五章----------火藥 第六章----------染料與色彩 第七章----------化學家簡介 第八章----------化學著作簡表 第九章----------小小小實驗 第十章----------總結 自從有了人類,化學便與人類結大了不解之緣。鑽木取火,用火燒煮食物,燒制陶器,冶煉青銅器和鐵器,都是化學的應用。正是這些應用,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人類進步的標志。今天,化學作用為一門基礎學科,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的化學史是毫不遜色的。大約5000-11000年前,我國已會判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巳有高度精美的青銅器。造紙、磁器、火藥更化學史上的偉大發明。在十六、十七世紀時,中國算得上是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化學”二字,我國是在1856年開始使用的。 現在不妨跟著我們,重溫一些與中國人有關的化學歷史片段吧…… 化學研究的對像是物質。元素論是物質觀的一個重要論點。我國古代的”五行說”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朴素元素論。 ”五行說”大約可能就在商周奴隸社會全盛時期產生的。最早見之記載是於戰國未年,該時已有明文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還有說到五行的主要本性和味道。 另外也有書藉明確地把金木水火土看成是構成萬物的五種基本物質元素,並且認為必須不同物質在一起才能發生作用,產失新物質;如果是同一種物質元素,那是產生不出新物質的。 這些記載都清楚地說明了當時的 ”五行說”就是今天元素論的萌牙。 我國古代對於物質是否無限可分的問題,也有一些科學價值的見解。法家認為物質可分;道家的說法是物質可以無限分;墨家認為物質到了不足一半的時候,就不能進一步分開它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叫做”端”,”端”是物質不能再分的最小單位。由此可見,墨子的學說已有了極其原始的物質最小單位的概念。 關於物質變革後的質量問題,中國古代也有物質守恒的見解。 紙(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現今濕法造紙的基本原理同我國古代造紙術是一脈相成的。從原料到製成紙張,造紙過程的關鍵部驟是成漿,而成漿的關鍵部驟是一個化學過程。此外,紙的漂白、染色和上膠等工藝也涉及化學變化。因此,歷來都把造紙作爲化學工藝的一部份,自然地,造紙史也是化學工藝史的一部份。 至於紙張的漂白,我國古代一直是用日光漂白法,即利用空氣中臭氧成分的氧化作用,改變纖維中的有色結構,色素也分解,從使紙張由黃變白。 東漢蔡倫制出優良的樹皮紙必定改進了造紙的工藝技術,可能進行過反復的蒸煮和舂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