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辅导材料-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

201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辅导材料-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严格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足量的口服降糖药物无效或失败者,可换用或加用胰岛素,待病情稳定后可再改用口服药物;另外用于对磺脲类过敏,又不宜用双胍类或难以保证服药者 处于应急状态,如重症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塞及急性脑血管病,宜暂时应用。 伴严重的心脏、脑、肾脏、肝脏、眼、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伴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宜暂用。 伴有严重外阴瘙痒及肺结核者。 老年明显消瘦或营养不良者。 胰岛功能衰竭者。 “糖毒性”状态,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15mmol/L(包括初发患者)。 对于2型DM,在下列情况下2型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分泌 保证肝糖稳定输出和使基础状态下的血糖(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主要调节因素,“小量”和“持续稳定”是基础胰岛素分泌的两大特点。 负荷后胰岛素分泌 促进餐后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抑制肝糖输出,维持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治疗原则和方法 生理状态胰岛素分泌: 治疗原则 强调更加精细、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 主张早期应用胰岛素; 主张个体化应用。尽可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规律,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和需要合理设计和调整胰岛素方案及用量。 超短效、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补充负荷后胰岛素,以超短效更为合理。 中效、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基础胰岛素的补充,以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更为合理。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采用胰岛素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最常用的胰岛素应用方法。。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泵可模拟胰岛素的基础量和进餐时脉冲式释放,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调整来控制。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疗法 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及乳酸酸中毒患者。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如手术后)也可采用短效胰岛素加入适当比例葡萄糖、氯化钾(GIK液)静脉滴注,以补充热量、减少蛋白和脂肪分解。 使用方法 极少数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酸中毒及感染等拮抗胰岛素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达到或超过200单位(持续48小时以上)才能使血糖得到比较好的控制,称胰岛素抗药性。 胰岛素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胰岛素抗药性: ① 增加胰岛素用量,每次加量可较大,加量速度可较快,必要时静脉滴注; ② 换用抗原性较小的人胰岛素,或使用不易产生抗体的单组分胰岛素; ③ 改用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等类药物,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④ 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40~80mg,但这类药物本身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宜在血糖监护下短期使用。 处理原则: 由于抗体可与胰岛素或其受体分离,血中游离胰岛素骤增,抗药性突然消失而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① 低血糖,常见。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1型DM尤其是强化治疗的患者。 ② 局部刺激:要注意更换注射部位。 ③ 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急性肺水肿等,偶有过敏性休克。较轻者给予抗过敏药物,较重者改用其他制剂或口服降糖药,必须使用胰岛素者,可行胰岛素脱敏治疗。 ④ 胰岛素性水肿:由于血糖下降过快而组织相对高渗,低钠血症,注射胰岛素后尿量减少后钠水潴留,可出现面部,有时延及下肢,一般可自行缓解。 ⑤ 屈光不正:注射胰岛素后与,血糖下降过快有关,一般待血糖满意控制后消失。 不良反应: 1型DM 联合应用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对于少数伴有抵抗者(如肥胖)也可试加用胰岛素增敏剂。 2型DM 因存在胰岛素的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如无禁忌症可联合应用2种甚至3种作用机制不同、作用时间不同的药物,以便更好地改善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小剂量联合用药也可避免每种药物的副作用。???? 抗糖尿病药物的联合用药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疗法的基础治疗,所有病人均要进行严格和长期的饮食控制。目的是供给病人足够而均衡的营养,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维持成人理想体重,保证其正常的劳动、工作及学习,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如小米、高粱、荞麦、玉米、豆类、块根类等植物。 蛋白质可占总热量的10~20%以下。其中蛋白质的1/3应有动物蛋白提供,以保证必需氨基酸供应。 脂肪可占总热量的20%~30%。饱和脂肪酸应少于1/3。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 应选择乐于接受、能够长期坚持的规律的有氧运动,并结合家务劳动进行,如太极拳、慢跑、骑车等,对大部分病人散步是比较安全的。 运动量应根据病人的体力、心脏、血压及并发症的程度而不同。 靶心率=“170-年龄”。达到靶心率的运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