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XX学年下学期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教学课题 胃炎 课时 授课时间 11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1 星期一 星期三 星 期三 期四 期五 授课对象 XX级临床医学专业 9-12 5-8 1 -4 17-20 13-16 1、掌握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教学重点及难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教法与
学法
1.多媒体内尽量多使用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2、启发式、提问式讲授。3、讲授结束时,小结重点和难点的部分。4、布置课外思考题。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0min
2、慢性浅表性胃炎 20min
3、慢性萎缩性胃炎 20min 复习
思考题 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陈主初 .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高英茂.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本次课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解剖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只趣。
第五节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病,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胃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以胃窦炎为主。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等三类。用纤维胃镜可直接窥视胃粘膜的病变,并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确诊。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酗酒,辛辣食物,吸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
2.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3.自身免疫损伤。
4.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即能适应胃内高酸环境,又能降解胃粘膜表面粘液,被认为是慢性胃炎的病原体。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为胃粘膜最常见的病变,以胃窦病变为主。胃镜检查,病变呈多灶或弥漫性胃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伴点状出血和糜烂。镜下见:炎性病变限于粘膜浅层(粘膜上1/3),表现为水肿、点状坏死和表浅上皮坏死脱落,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胃腺体无异常。本型胃炎可完全康复,也可转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本病以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肠上皮化生为特征。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多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B型与自身免疫无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我国患者大多属此型。两型胃粘膜病变基本相同。
由于萎缩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甚至消失,粘膜表面呈细颗粒状。胃镜检查见粘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萎缩区粘膜明显变薄,周围正常胃粘膜隆起,以致界限清楚;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镜下,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目减少。在粘膜固有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出现上皮化生,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主细胞和壁细胞消失,出现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称为幽门腺或假幽门腺化生。在胃窦病变灶内幽门腺消失,出现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和潘氏细胞,使形态结构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目前认为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易发生癌变。
(三)慢性肥厚性胃炎
病变常发生于胃底和胃体。肉眼观见胃粘膜肥厚,皱襞肥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镜下见粘膜全层肥厚,腺体增生肥大变长有时穿过粘膜肌层。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增多。临床多数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粘液形成增多而致消化不良。大量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每日一练小纸条.pdf VIP
- 高考生物遗传简单题100道【附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过程】.pdf VIP
- 《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VIP
- HES A1302-14 焊接螺栓材料选用标准--chs.pdf VIP
- 生日主题-精美红色员工生日派对PPT模板.pptx VIP
- 《黄河水滴灌泥沙逐级处理技术规程》DB15T 4180-2025(内蒙标准).pdf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24版与2013版逐条对比.pdf VIP
- 2024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单词表(小学部分)(英译汉).docx VIP
- 空气源热泵冷暖空调、热水项目施工方案.docx VIP
- 大学生网购电子产品影响因素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