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耻感的生成机制与大学生耻感培育 【作者】李 畅 【关键词】耻?耻感?耻感生成?耻感培育 【指导老师】邓 清 华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一、耻感概述(一)耻与耻感1.耻的含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伦理范畴,“耻”在词源学意义上是指羞愧、屈辱的一种情感状态,是一种包括身体及心理、心态在内的复杂现象。《说文》中解释“耻”为“辱”也,从耳、心声,由此我们可以分析为,耻源自自己的内心体验和他人的评价。在古汉语中,耻已有所体现,如《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岳飞《满江红》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①在现代,耻则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形态,它是各种耻现象,即耻事与人们的内心体验、看法、产生的感受的耻感的统一体。2.耻感的内涵耻感是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耻的升华和深化。在我国当今学界,耻感并无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而存在。《孟子?尽心上》曰:“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在此将“羞恶之心”作为耻感。在《六书总要》则将耻感定义为:“耻,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渐,则面热耳赤,是其验也。”“闻过自愧”即是耻感的产生过程,其外在的行为表征,则表现为“耳热面赤”。①??耻感,可以说是个荣辱观问题,“耻,辱也”,“辱,耻也”。从道德范畴的一般意义上来说,耻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是人的行为受到社会或自我道德否定之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的表现为自我拷问或谴责的痛苦体验。它是基于人们一定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基础上,自动趋荣避辱,追求完满而不得,意识到距离而引起的个体不安、焦虑的痛苦体验。综上,可将耻感定义为:一种正确的荣辱观和起码的道德底线,是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伦理标准和价值意识评价别人的行为或自我反省行为,当该行为违反了基本的道德、价值时在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羞愧自我谴责意识。(二)耻感与人的存在1.耻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耻感是人性的根本标志,是人成为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一方面,人不同于动物一切的活动皆出于生命本能,而是由精神、意志来引导、支配的活动。所以说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孔子曾提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②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羞耻心。孟子认为,人跟禽兽的区别极其微小,仅仅在于有无“心”、“仁”等道德观念。因此,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如果没有这四种心,人就不能算做人。③有无耻感直接构成了动物与人的本质差异。而荀子的人禽之辩“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④则更为深刻地解释了人与动物的区别。陆九渊曰:“夫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今夫人之无常,行之不轨,既已昭著,乃反睢睢扬扬,饮食暖衣安行自得,略无愧怍之意,吾不知其与鳞毛羽鬣,山棲水育,牢居野牧者,何以异也。人而至此,果何以为人乎哉?人之无耻者,盖亦於是而少致其思乎。‘人不可以无耻’,以此。”⑤据此,“耻”为人之存在。另一方面,人的精神能使人意识到自身与作为完满而存在的本质的差距。人的存在应当是完满的、至善的,而现实中的人往往很难达到这种本质性、完满,因而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欠缺,当我们自觉意识到自身与存在本质之间的差别、距离时,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即耻感。这种情感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对人本质的理解,对现实存在的自觉,对这二者差别、距离的感悟,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耻感是人对自身本质的一种执着追求,而这也激励着主体自身主动趋荣避辱,去恶向善,不断朝着完满、至善的本我靠近,规约一切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原则的行为举止,推动个人道德层面的不断提升、完善,本质的我是追求的理想目标,激励着现实的我为之努力,耻感则从另一面鼓励我们,使我们为了达到完满、至善的我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何以为人,以及何以可能为人:以耻所标识的精神是人的根据,是此精神使人可能成为人。耻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人不能无耻,无耻即无人的本质,无成为人之希望和可能。所以,耻为人之特性,亦为人之所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关键。2.耻感是净化社会风气的助推器风者,气也,风气是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一个社会总是希望有良好、健康的风气,总是希望民众有正确的善恶观、荣辱观、是非观,并希望通过民众的荣辱观来引导树立整个社会风气。一般来说,风气之好在于有耻,如果社会成员大部分有耻感我们就可认为社会风气好,如顾炎武所说:“廉耻者,士之关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⑥此之风俗,可解为风气、习惯、礼节之总和。社会生活秩序要有条不紊,离不开对越轨行为的控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黄荣华多种CAD软件对比研究.doc
- 黄原胶发酵生产研究进展.doc
- 火灾报警系统中探测器的设计与安装.doc
- 基于MCU控制的教室智能供电系统设计.doc
-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通用充电装置设计.doc
- 基于时间继电器和行程开关控制的顺序电路设计.doc
- 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doc
- 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doc
- 好装修不如好装饰.doc
- 合作学习对中学生自身实验能力的初步研究.doc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初二(上)英语期中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初二(上)10月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初二(上)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初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四校联考初二(上)10月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 北京市顺义区2023_2024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四校联考初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初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通海实验中学初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初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