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桥一小校训策划方案一
养正知新 给力人生
序 言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晋·陆机)
我们认为思想高度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行动力度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传承、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必当以弘毅之精神、不悔之心志、不倦之追求行走在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路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免浮躁不已和急功近利的社会,校园文化建设更加需要智慧的积淀、梦想的超越及心灵的升华,更加需要有“静下心来”办教育的淡定与执著,从而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真正地氤氲成化雨的春风、润物的喜雨,深入师生的心灵,内化作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诗经》)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我们在温瑞塘河之源——潘桥,这片梦想栖居之地、这片热土之上,播下蕴含教育梦想的百谷之种,颗颗活力函藏,蕴育希望,相信我们必将在未来收获丰饶的果实,达到梦想的彼岸。
教育理想之花绚烂无比,教育践行之路漫长修远。砥砺中,我们且歌且行。
校训及其诠释
一、校训:养正知新 给力人生
养浩于天地,躬身于知行,给力于人生。
立足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教育文明,我们在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汉字宝库中采撷八个语意丰澹、清新隽永的文字——养正知新、给力人生,拟作为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的校训,以涵养道德和人格的力量、积蓄知识和智慧的能量,以源源不断地给力人生,开创美好未来。
我们将秉持古为今用、借古创新的原则,结合瓯海区潘桥镇第一小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发展特征,赋予“养正知新、给力人生”以更加崭新、更加丰富的内涵,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涵括教育文化的真义、焕发教育理念的光华,从而更加科学、更有成效地指导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从而把潘桥一小打造成为一个博文约礼、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品牌学校。
二、校训诠释
【出处】
1.养正
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
(在童蒙时期,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这是圣人的功德。)
2.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做到这样可以为人师啊。)
3.给力
来源自北方方言,表示“给劲带劲淮北莆田网络曹操短歌行威廉·詹姆士教育家学习习惯古希腊古罗马”就会缺乏力量。
养正教育结合“义”与“道”,通过“知”与“行”,历经平日修养积累而涵养成浩然之气,坦坦荡荡地笃方正之行,洋溢着一种至刚、至大的道德力量。因此,养正教育也是养浩教育,重在培养师生具有浩然的正气、方正的品行,目的在于塑造成功的人格。
养浩所养的“浩然之气”是一种“正气”,是众多优秀的道德修养、精神气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究实而言,这种“气”究竟是什么,孟子本人也说不清楚,实事上也很难说清楚,因为人的“正气”本身很复杂,只能描述说它强大、刚健、合乎义和道,是充满正义、仁义的刚气和大气。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所极力推崇的浩然之气对于今天的我们修养道德、涵养气质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养浩所养的“浩然之气”的根基是义和道,要靠义和道来培养,缺乏义和道就会疲弱。今天,义和道属于“德”的范畴,对其的培养属于德育的内容;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正气”,是心理和谐的综合体现,而对其培养,属于心育的内容。因此,孟子关于浩然之气和义道关系的论述,与今人要解决的“德”和“心”、“德育”和“心育”的关系问题不谋而合。孟子的观点“浩然之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也就是说心理品质要靠品德做基础、靠品德来护养。因此人品是第一位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必须和良好的人品相结合,才有所谓的浩然之气,否则,二者的脱离,特别是离开良好人品的所谓良好的心理品质绝不是孟子所追求的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的养成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靠日积月累而成,而决非一日之功,更不能拔苗助长。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只有坚持不懈地“集义”,即坚持正义,而不是偶然地坚持正义,才会有凛然的“浩然之气”。可见浩然之气的养成决非易事,决非想当然地欲取之则得之,而是贵在坚持。
“浩然之气”要靠内心修养,不是从外而入,其养成是习惯成自然,不是故意装出来的。这里强调的是浩然之气的养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没有主观上的努力,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济于事。这个观点也警示我们,任何德育或心育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必须触及受教育者的灵魂。受教育者只有在内心深处不断地修养,才能形成浩然之气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南宋·文天祥《正气歌》)浩然之气养成,方正之行笃行,则必会塑造出成功的人格,焕发出无穷的人格力量,给力于人生和事业,推动人生及事业的成功。让我们坚持走养浩之路吧。
2.知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