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兵眼里地道战:最开始在河北挖地道的是日军.doc
日本兵眼里地道战:最开始在河北挖地道的是日军
2011年12月03日 09:32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萨苏 字号:T|T
138人参与0条主评论 11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
保存至今的“杨六郎藏兵洞”一部(来源:萨苏博客)
凤凰网历史专栏作者:萨苏,原题:《日本兵眼里的地道战》
1941年5月1日,日军对冀中军区发动了著名的“五一大扫荡”,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各部纷纷边打边撤,向平汉路以西的山区转移。为了坚持当地斗争,鼓舞军心士气,冀中24团奉命留在当地,继续与日军在平原地区作战。
当时的冀中,被日军用封锁沟条块分割,碉堡炮楼密布,在这张蜘蛛网上,一两千号人的24团,是怎样把自己像影子一样隐藏在这片土地上,并坚持作战的呢?
说起来地道战,那在我们老家,可不是新鲜事儿。一千年以前,河北人就在玩这个勾当,干这个买卖的,就是评书《杨家将》里面的六郎杨延昭。
当时,因为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政权不得不在河北平原面对辽军的铁骑。虽然建立了瓦桥关等三座雄关,但关口毕竟是可以被绕过的,如何在平原实现对敌军骑兵部队的抗击,成了宋军的一大课题。
这里面还有一个政治问题澶渊之盟后,宋辽毕竟“约为兄弟之国”。辽国弟弟到宋国哥哥的地盘上打草谷,属于促进双方交流,宋国哥哥要是在地盘上修点儿防御工事,却会引发外交问题–这表明哥哥对和平没有诚意阿。
辽国人自然是有道理的--你看,我这儿,可什么也没有修啊。
拳头没人家大,哑巴亏就是这样吃的。
所以,像秦始皇一样修长城是不要想了。
好在北宋虽然在战术上颇为迂腐,却是我国古代罕见的重视军事技术发展的朝代。到底被他们想出办法来。宋朝一反各代移民戍边的传统,把宋辽边境的居民全部撤离,在当地大办植树造林,搞起了野生动物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宋辽边境成了一道宽达数十里的“绿色长城”,丛林地带骑兵难以通行,有效地阻止了辽军的渗透作战。
这回轮到辽军吃哑巴亏了–绿色工程,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你当弟弟的好意思不让当哥哥的种树?
不过,光种树是不够的。万一辽军突破这道地障,宋军步兵的机动力不及对方,在野战中经常想打打不着,想跑跑不过,十分被动。所以据说杨延昭担任高阳关都总管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新的战术–在地下修长城。
这就是保留至今的“杨六郎藏兵洞”。依托城池,宋军使用地下通道连接本方各要点并延伸到野外,必要时人员可以从地下通道中接近敌军,发起突然袭击,也可以在遭到敌军攻击时通过地道撤离。
辽军的战马不能钻地道,只能徒呼奈何......
这种地下通道,至今存留数十里,采用砖砌,内部照明,储存设施俱全,令人叹为观止。
只是再好的工事,也要人去守的。六郎以后,北宋军队渐渐腐败,当金兵入侵之时,河北守军一溃千里,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藏兵洞,自然也没有用上。
地道战真正在战争中发挥作用,还要到抗日战争时代。电影《地道战》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揭示了当时河北军民怎样在平原上利用这一独特战术手段与机动火力都处在绝对优势的日军周旋。至今,在河北冉村(即《敌后武工队》中描述的大冉村),焦庄户等地,都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地道,让人可以领略其风采。
然而,《地道战》毕竟是一部电影,实战中地道战的作用究竟如何,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也不乏“土八路,瞎胡闹”的观点。
2008年11月,笔者在北京总参三部干休所采访了现已离休的原冀中24团作战参谋刘居仁。刘老回忆,地道战是八路军能够在平原坚持的重要作战手段,他本人就是一个地道战的受益者。1942年夏末,他在和另一个团的作战参谋取联系时,与日军扫荡部队在中闾一个村子狭路相逢。两人见势不妙匆忙躲进了地道。此时日军骑兵就在地道上方通过,蹄声如雷。刘老回忆当时最担心日军的战马把地道顶盖踏破。
1941年5月1日,日军对冀中军区发动了著名的“五一大扫荡”,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各部纷纷边打边撤,向平汉路以西的山区转移。为了坚持当地斗争,鼓舞军心士气,冀中24团奉命留在当地,继续与日军在平原地区作战。
这个团真的在冀中坚持了下来,日军屡次试图捕捉该部,却因为每次无法掌握其行踪而失败。但刚一松懈,某个防范不周的汽车队,又会被这支部队打一个人仰马翻。日军眼里,行迹飘忽的24团成了冀中平原上的“幽灵部队”。
当时的冀中,被日军用封锁沟条块分割,碉堡炮楼密布,在这张蜘蛛网上,一两千号人的24团,是怎样把自己像影子一样隐藏在这片土地上,并坚持作战的呢?
对刘老的采访,基本揭开了这个谜。
日军想找一两千人的24团,恐怕是找不到的。整个24团,分散在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各村地道中,只有当有战斗任务的时候,部队才会集中,打完又分散开来,连团长也不例外。刘老回忆,他一次接到侦察参谋的情报,要向团长汇报,是换了三次接头地点,最后在一口井中暗藏的地道里找到团长的。当晚,通过通信员召集团部人员和两个连队集中,第二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