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张晓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doc
【关键词】? 张晓丹;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处于围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它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在临床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也就是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一年内出现的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引起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候群。属中医妇科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病证之一。1994年,who认为这一特殊的阶段用更年期这一术语并不适合,目前已采用围绝经期这一概念1。这些症状始于卵巢功能减退开始时,持续至绝经后,可干扰妇女正常生活,并影响身体健康。吾师张晓丹主任医师业医20余载,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治疗重在补肾滋阴 肾虚是致病之本。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阴精不足,导致阳亢之证。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肾阴阳失调,多表现为肾阴衰,阴不敛阳,虚阳外越。临床症状为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则为滋阴益肾、育阴潜阳。基本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枸杞子、菟丝子。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常于补肾阴药中辅以补肾阳之品,常用仙茅、淫羊藿、杜仲、巴戟天。兼有烘热汗出者,加五味子、生龙牡、浮小麦收敛止汗;兼有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青蒿、鳖甲清虚热;口燥咽干、皮肤瘙痒者,加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滋阴润燥。 案例1:患者,女,49岁,2005年4月12日就诊。2年前出现手足心热,急躁,咽喉干痛,自服清咽喉片,未进行正规治疗。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不适,烘热汗出,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粘稠,舌红,苔少,脉沉细数。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辨证:肾阴亏虚,阳亢火旺。治宜滋阴润燥、清泻虚火。处方:仙茅15 g,淫羊藿15 g,山药15 g,山茱萸20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2 g,地骨皮15 g,青蒿15 g,鳖甲10 g,白芍20 g,沙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百合30 g。每日1剂,水煎服。依上方加减20余剂,临床症状逐步缓解、消失。 2? 补肾不忘交通心肾 “精也者,神依之”。水亏精少,稍有触动,则火旺神浮或心火偏亢。可见,肾的阴阳失调,导致了心肾不交证。而围绝经期妇女阴虚阳亢,肾水亏少,不能上济心火,致心肾不交。心肾阴虚,虚阳偏亢,上扰心神,故在肾阴虚表现的基础上,又可兼见心烦易怒、惊悸、失眠多梦、心慌、怔忡不安之症。故治以补肾滋阴、交通心肾。在补肾滋阴的基础上,兼有心烦易怒者加百合、郁金、墨旱莲;心悸者加茯神、远志;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 案例2:患者,女,51岁,2005年6月17日初诊。主诉月经紊乱2年余,伴头晕乏力、心烦易怒1个月余。患者自2005年3月开始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时多时少,有血块。末次月经2005年4月8日,量多,有血块,伴有腰酸、乏力、腹部不适。上次月经2005年3月2日,量极少,色淡红。近1月余感头晕乏力,心烦易怒,心慌,怔忡不安,手足心汗出,失眠多梦,舌质黯,苔黄,脉细无力。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辨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宜滋肾泻火、交通心肾。处方:生熟地黄各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20 g,菊花15 g,泽泻15 g,栀子10 g,百合30 g,远志15 g,茯神30 g,五味子15 g,酸枣仁30 g,合欢皮30 g,夜交藤30 g,地骨皮10 g,丹参30 g,赤芍2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2005年6月24日复诊:服6剂后,心悸、烦躁、失眠有明显改善,但仍汗出,头晕乏力,舌苔好转,脉同前,再依前法,原方酸枣仁、夜交藤减为20 g,地骨皮改为15 g,加生龙牡各15 g敛汗安神,加党参、白术各15 g益气健脾。继服2周,诸症消失。 3? 调补肝脾以资化源 围绝经期妇女肾阴虚阳亢,可引起各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冲任失调。临床上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表现为肝郁脾虚证。且多兼见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或抑郁,情绪波动大,甚至性情变异,或心烦,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神疲乏力,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脉缓弱。肝为女子之先天,主藏血;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肝肾精血同源,为精血之根本。故治疗中,以肾为主,调补肝脾,和调冲任,协调机体脏腑阴阳的平衡。治疗多加用舒肝健脾之品,合逍遥散,随证加减应用。肝郁明显者加用香附、青皮、枳壳;脾虚甚者加白扁豆、薏苡仁、砂仁、党参。 案例3:患者,女,48岁,2005年7月23日初诊。主诉为月经量少1年,点滴即净。伴有头晕乏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学论文:产力异常的诊断与治疗.doc
- 医学论文: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中.doc
- 医学论文:从“治未病”探讨小儿疾病的防治思路.doc
- 医学论文:从和法论治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doc
- 医学论文:从时间医学探讨“肾主骨”理论研究的思路.doc
- 医学论文:从痰论治肝纤维化探讨.doc
- 医学论文:丹参提取工艺研究.doc
- 医学论文: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doc
- 医学论文: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doc
- 医学论文:低血钾饮食疗法.doc
- 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doc
- 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中药配方颗粒利弊分析与建议.doc
- 医学论文:食管癌术前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宫内膜癌的保守治疗分析.doc
- 医学论文:银杏达莫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doc
- 医学论文:预注多沙普仑对剖宫产产妇寒战发生率的影响.doc
- 医学论文:针刺四缝v穴对厌食症患儿尿半乳糖耐受试验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doc
- 医学论文:髌骨下极切除与钢丝双褥式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doc
- 医学论文:骶管内注药加牵引并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doc
- 医学论文: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和对策.doc
- 医学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产品中马钱苷含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