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docVIP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doc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牲征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政治上虽有短暂统一,但以政权并立对峙为主,北方混战;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领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商品经济水平低,思想文化成果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融合的特点,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中央集权制机构完善;经济上经济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对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思想科技文学艺术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 【知识梳理】 (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等局面,三省体制逐步形成、出现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形成民族大融合趋势。经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商业水平低下。文化:儒学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齐民要术》、灌钢法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世界领先,王羲之的书法与顾恺之的绘画代表了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新发展。 (2)隋唐时期:政治: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办理效率,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发展了科举制,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选拔人才制度;唐中后期出现地方割据政权并立局面。经济: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曲辕犁出现,农业发达;唐代制瓷业分南青北白两大类,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出现“唐三彩”;纺织业出现缂丝技术;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大运河开通,“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的兴盛使中外交流频繁,长安洛阳成为世界性大都市。文化科技:三教融合对外传播;唐诗鼎盛;城市文化繁荣:唐传奇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楷书、草书、行书名家辈出;绘画艺术进入新高峰;僧一行实测子午线、火药发明并用于军事都是世界领先。 【知识结构】 【重点透视】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评价、作用。 演变:(1)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4)宋朝: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和知州相互牵制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08广东单科)(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巩固精练】 1.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最能反映两者本质区别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权力下放、“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佛教能在中国为流,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宣扬的仁政思想得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