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健康教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安全健康教育.ppt

(六)新鲜黄花菜中毒 中毒成分: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 中毒表现:对肠胃及呼吸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表现为嗓子发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有烧灼感,严重的可产生血便、血尿或尿闭等症状。 预防方法 每次不多吃,不超过50克,因每50克鲜黄花菜约含0.1毫克的秋水仙碱,秋水仙碱不超过0.1毫克时不会中毒。 秋水仙碱溶于水,吃之前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就不会中毒。 吃鲜黄花菜时,放入开水中煮后弃水,捞出后再煮熟后即可食用。 (七)生豆浆中毒 有害成分:胰蛋白酶抑制剂、皂甙。豆浆加热不彻底,有害成分没有被破坏,饮用后造成中毒。 中毒表现:潜伏期半小时到1小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涨、腹泻。一般不发热。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在豆浆出现泡沫时,还没有煮开,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豆浆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几分钟。 七、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 引起中毒的常见化学毒物: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砷化物 引起中毒的原因:污染、误服 预防措施: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 发病快:潜伏期较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 中毒程度严重:病程比细菌性毒素中毒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品无特异性,多为误食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较大。 来源: A.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此时菜内原有的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 B.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尤其是加盐量少于12%、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可使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一般在腌后20天才消失。 (一)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C.患胃肠功能紊乱、贫血、蛔虫症等疾病时,其肠道内的细菌可将蔬菜中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且在肠道内过多过快的形成以致来不及分解,结果大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导致中毒,出现青紫症状(称为肠源性青紫症)。 D.肉制品加工时使用过量亚硝酸盐。 E.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物误食所致。 中毒机制 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缺氧发生。 直接作用于血管,而引起周围血管扩张。 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头晕、头痛,皮肤、粘膜发绀。 血管扩张症状:面色潮红、血压下降或休克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急救措施 解毒剂—美兰、维生素C (二)砷化物中毒 中毒原因:误食,乱用含砷杀虫剂 毒性:最常见的是三氧化二砷。 1.对消化道的腐蚀作用。 2.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和直接作用于 毛细血管,使脏器淤血及出血。 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咽部干燥、口渴、上腹 部烧灼感。严重时,全身衰竭,脱水,体温下降,神经系统—头痛、躁狂、抽搐、昏迷。 急救:迅速排出毒物。 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 二巯基丙醇、 二巯基丁二酸钠 原因 A.食用刚喷洒过农药不久的瓜果蔬菜 B.食用由农药毒杀的家禽、鱼类等 C.误把农药当作酱油或食油而食用 D.把成盛放农药的容器盛放酱油、菜油、食物等引起中毒。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毒机理: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不能分解乙酰胆碱,从而使组织中的乙酰胆碱大量蓄积。 临床表现:潜伏期多在2小时以内,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 典型症状“三流一小”:流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  * F.盛放熟食必须使用盘子,要保持冰箱整洁,盛有菜的盆、盘等餐具不能重叠,避免交叉污染; G.拌凉菜和销售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熟食,必须使用一次性手套和菜夹子等工具; (4)严格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A.严格检查加工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绝不烹制; B.加工食品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 C.烹调好的菜、加工后的熟制品盛装后有序排放于熟食台; D.烹调后的菜必须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 E.供应后剩余的食品必须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F.原料、成品、半成品与与熟食品要分冰箱放置,以防交叉污染; G.冷藏的隔夜、隔餐的食品必须高温彻底加热、经过试尝后方可出售; H.随时保持操作间清洁、无油垢,地面无食渣,垃圾入桶,地面干净; (5)严格餐具清洗、消毒、保洁程序 A.清洗餐具、用具时,应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四冲洗”,同时四池分开,并在水池的明显位置注明标识; B.根据餐具、用具、器皿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蒸汽高温消毒、消毒剂浸泡消毒及消毒柜消毒方式,并保证消毒效果; C.对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须收回冲洗,消毒后方可再用; D.消毒完的餐具、用具、器皿等干燥后,将其放入指定的位置,并加盖封闭,防止餐具的二次污染; (6)严格卫生检查、监督制度 A.餐饮单位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食堂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