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沙变化与河道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上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变迁 徐海亮 黄河的水沙变化与河道变迁归根结底是一个地质环境问题。本文在历史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河床形态、堆积形态及黄土与环境的研究,采用历史学、地理学、水利学方法,并吸取灰色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变化的历史事实,以及河道变迁的历史事实,认为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曾经有过数个躁动期,有多次的水沙剧烈振动(两汉、宋金、元明、明清),相应地,中下游河道进入躁动期。来水来沙的突出变异,下游河道河床变形的加剧,导致河道迁徙、改道事件频频发生。唐宋以来环境恶化及这一相关变化趋势加强,明清尤剧。从历史长河看,环境演变对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变迁起到决定性作用。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研究 今人对于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做过各种研究,影响较大的诸如对决口改道的各种研究。近年在本课题中,对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各阶段的具体变迁,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考证。从这些研究中,特别是通过对决溢、变迁,河床堆积形态的探讨,认为应从黄河水沙变化与河床变形的意义来认识黄河变迁,记载中的1500多次决溢事件以及人类重大的治河活动,可以从更为深刻的含义上去理解。从而在各种历史年表和笔者自己研究的河患事件中,筛选出38次具有特殊意义的黄河下游重大河患与变迁事件。筛选的根本原则是:这些事件正处于黄河历史变迁时间序列的转折点上,或者处于变迁的高发阶段,它们客观地又非常突出地反映出河道变迁中一系列重大的控制性变异,或反映出阶段性变异的某种后效;其中包括黄河来水来沙的变化,在下游河道的上段所显示出的沿程淤积效应,同时也考虑到河口段的变化和溯源反馈。这些事件以自然变迁为主,同时也涉及人类参与下的河床变形。这样,客观地显示出流域自然环境变迁、水沙变化的总趋势,以及在人类参与下的河床变形和河道变迁的结果。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变迁的重大事件,从宏观现象上披露了黄河河床堆积与河道游荡性加强的实质。钱宁根据北方多沙河流的水沙资料,提出游荡性指标表达式: Θ=(ΔQ/0.5TQπ)× (Qmax–Qmin/Qmax+ Qmin)0.6 (J/D35) 0.6 (B/h) 0.45 (W/B) 0.3 其中第三因式显示了河床物质的相对可变动性,隐含了河流来沙状况和冲淤变化的幅度,第二因式突出了径流变幅对河流游荡性的影响。总课题里其他子项目的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水沙变化与河床变形的关联。本文的指导思想和下面筛选出的重大河患年表,都遵从这一数理表达的基本思路。认为河患——特别是重大河患、变迁事件,是河床变形的一个结果,实质上都反映出河流来水来沙的急剧变化,研究将这些经过特意筛选的河患事件,作为来水来沙变异、变化的某种象征点;以河床变异(而非水文)来探讨水沙变化的规律,以及与河道变迁的关联。 表 1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重大河患—变迁事件表 时间(年) 河患、变迁事件情况 备 注 前132年 前109年 前39年 公元1-5年 11年 516-517年前 700年 893年 954年 1020年 1034年 1048年 1060年 1077年 1080-1081年 1099-1100年 1166-1168年 1187年 1194年 1286年 1297年 1313年 1344年 1391年 1448年 1489-1494年 1534年 1546年 1558年 1578-1591年 1606-1607年 1781-1783年 1677-1749年 1803-1810年 1843年 1851年 1855年 东郡瓠子决口,泛淮河流域 屯氏河支分 屯氏支河绝 河汴决坏 河决魏郡,改行东郡(濮阳)东 冀州大水,堤防糜烂 人工分流,开马颊河 河口淤阻,小改道 自然分流,形成赤河 天台埽决,泛淮河流域 横陇埽决,脱离京东故道 商胡埽决,出现北流 北流支分出二股河 澶州曹村埽决,泛淮域 澶州小吴埽决,北流 口门上溯,迎阳苏村决,北流 李固渡决,脱离滑澶河道 大溜回北,再南下 光禄村决,阳武以下脱离故道 大决。中牟已有新分支 莆口决口,有北徙之势 河决数处,次年河口浅6尺 白茅决口 黑洋山决口 决二处,桃花峪以下大变,始 变迁到明清河道方位 北决冲运,北堤形成 赵皮寨决口分流 南流尽塞,分流局面自然结束 分流阻塞,皆不足泄,大决 贾鲁大河湮塞 人工疏导筑堤,归德徐州河相 对固定下来 仪封商丘小改道 河口急速延伸 河口急速延伸 中牟大决,是年淤积严重 丰县蟠龙镇大决,改徙入微山湖 铜瓦厢决口,改道入渤海 徐福龄、邹逸麟、叶青超归纳为大改道 《魏书》崔楷传 徐、邹、叶归纳 叶青超归纳为大改道 邹逸麟归纳为大改道 叶青超归纳 邹逸麟归纳 参考文献[8] 参考文献[8] 参考文献[8] 徐、邹、叶归纳。 二、历史上黄河水沙变化的某些信息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