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章制度——德育篇(讨论稿)
一、升降国旗制度
指导思想:
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维护国旗的尊严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规范升降国旗的仪式是为了增强师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感情,发扬爱国精神。
全校师生员工要通过学习《国旗法》和国家教委关于《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熟唱国歌,规范升降国旗制度。
(一)升旗仪式前的准备:
1.全体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分班集合后,整齐有序跑步进入操场,教职工同时整队进场,学生要求一律穿校服,列队统一整齐。
2.旗手、护旗手在指定位置准备完毕。着装整洁、统一。
3.整队完毕后,全体师生面朝主席台站立。
(二)升旗仪式程序:
1.出旗:全体肃立,旗手扛旗,二名护旗手在两侧,一起正步庄严走向旗杆。持旗手、护旗手挂好国旗,并保证旗面不落地。
2.升旗:奏国歌、国旗随音乐声徐徐上升,全体师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国旗升至旗杆顶端礼毕。旗手升旗要把握国歌节奏,熟练准确。
3.唱国歌:在国歌乐曲声中全体师生放声高唱国歌。
4.国旗下讲话:由优秀学生或教师代表作国旗下讲话。全体师生立正,认真听讲,不说话。
5.按次序退场。
(三)降旗:
1.每天下午降国旗时,凡在场师生一律肃立行注目礼。
2.升挂国旗后,如遇天雨等恶劣天气应及时降下国旗。
(四)注意事项:
1.升旗仪式在每周星期一早晨举行,如遇恶劣天气则不举行也不顺延(特殊情况由教导处另做安排)。
2.每周除周一以外的工作日及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元旦或春节等不举行升旗仪式,但应升挂国旗。
3.升旗仪式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师生员工的出勤、队列等进行考评记载。
二、各年级德育工作要点
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身心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特殊期,针对学生的人生第二生长期,以及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和教育的关键期,对各年级的学生提出教育的侧重点,分层次地确定各年级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七年级
学生特点:刚从小学升入中学,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接触新老师、新同学,学习新知识、新课程,会感到好奇、新鲜、自豪,对未来有憧憬,上进心较强,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容易受纪律约束,但他们对中学的学习要求和教育管理方法一时还不适应。
教育要求:着重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尽快适应中学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及教育管理;了解中学的学习要求和规范要求,尽快形成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针对学生的生理变化,进行青春期性生理教育,以及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变化教育。
主题班会或者班队活动的内容建议:
1.“我是一名光荣的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学生”。了解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各处室的位置,学校发展的辉煌历史、传统、过去、今天与未来,激发我为学校增光彩的热情。
2.“谈谈入学后的心里话”,让学生比较小学和中学的区别。
3.“我是谁,我的新伙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去发现新同学的形象,兴趣爱好,去发现同学美好的地方,从而增进同学的友谊。
4.“集体,我们成长的熔炉”。激发学生主人翁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5.“争做小小发明家”,“看谁的手最灵巧”。
6.“一个愉快的星期天”。
7.“我在班级找岗位”。
8.“消除身心变化带来的烦恼”。
9.“让年轻的心灵更美丽”,进行青春期教育。
10.“向解放军叔叔学习”,进行国防及行为规范教育。
11.“面对不良行为勇于说‘不’”,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12.“迈好中学第一步”主题队会
13.“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促进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14.“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八年级
学生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逐渐增强,教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方法简单直接,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或父(母)子(女)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强烈的反感和叛逆心理,表现出少年期特有的执拗、倔强等性格特点,是情绪最不稳定,最不服管的阶段。他们对同龄伙伴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较易接受,“少年集团”是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之一,他们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有自己行事的原则。由于学生对学校已经比较熟悉,新鲜感消失,学生中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和品德行为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
教育要求:在集体观念教育中可提出“互助、竞赛、进步”等倡议,教育学生树立是非观念,能区别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荣与辱,进一步增强学习责任感,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注意社交对他们的影响,把学生中形成的小团体引导到班集体中去。积极开展团章学习活动,树立榜样,让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国防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网络教育也应继续进行,并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加强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等健康情感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