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钢3号高炉管道行程的分析与处理.doc
首钢3号高炉管道行程的分析与处理
张贺顺,马洪斌
(首钢总公司)
摘 要 本文从首钢3号高炉前后两个时期炉内管道行程的炉况表现出发,分析探讨了两个时期炉内管道行程的形成原因,并分别介绍了治理措施。
关 键 词 高炉 管道行程 煤气分布
1 前言
首钢3号高炉容积2536m3,炉龄已满17年,高炉的原燃料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由于没有混匀料场经常发生波动,高炉设备严重老化,经常发生无计划休风,3号高炉在2007年3月、2008年2月、2009年5月、2010年1月及7月,针对原燃料质量变化引起的炉内煤气分布异常变化,炉内调节不及时、不准确、不到位,没能及时遏制炉况的恶化趋势,导致高炉先后出现炉况波动。2010年1月及7月的炉况波动中,3号高炉均频繁出现的管道行程,延缓了炉况恢复进程,本文从3号高炉前后两个时期炉内管道行程的炉况表现出发,分析探讨了两个时期炉内管道行程的形成原因,并分别介绍了治理措施。
2 管道行程的特点
2.1 管道行程的分类
管道行程是高炉横截面局部煤气流过分发展的表现,根据炉内发生管道行程的位置,管道行程分为上部管道行程与下部管道行程。
由于装料制度不到位、原燃料粒度的异常变化等原因,炉料在炉内圆周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在炉内径向的分布不合理,引起炉内煤气流速的异常变化,当炉内矿焦比轻处的煤气流速超过焦炭的临界流化速度时,这部分焦炭被从料柱内吹出,形成上部管道行程。
下部管道行程多是软熔带及滴落带的透气性变坏造成的,比处理上部管道行程困难得多,由于炉热、炉凉、炉渣碱度过高、炉渣成分异常变化等引起的渣铁黏度增加或死焦堆焦炭粒度碎等原因,炉内软熔带以下的渣铁渗透困难,煤气的上升通道被严重阻塞,最终煤气从最薄弱的部位形成下部管道行程。由于塌料、深料线等原因,炉内料柱的层状有序分布被破坏,这部分炉料下降至软熔带时,也易造成软熔带焦窗被严重阻塞,从而形成下部管道行程。
2.2 管道行程的危害
高炉冶炼要注意炉况的宏观调控、趋势管理,不好的趋势及早控制,高炉管道行程表明炉况顺稳程度较差,若对炉内管道行程的本质不明晰,处理措施不到位,指导思想不统一,往往加剧炉况的恶化。管道行程使高炉无法维持正常风量,炉内送风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等相应变化;由于炉料在炉内的不规则下降,未经充分还原的炉料进入炉缸后大量吸热,影响高炉炉缸的热状态,易导致炉冷等炉况失常现象;极端情况下,管道行程使煤气成分、煤气压力、顶温等急剧变化导致炉顶设备、煤气管道的损坏。
3 上部管道行程的分析与处理
3.1 炉况概述
2010年1月,受原燃料紧张、自产焦炭频繁改配比影响,原燃料质量恶化,3号高炉压量关系不稳、煤气稳定性较差、全风困难、炉温波动大、高炉吃风吃热能力急剧下降。1月5日夜班,3号高炉发生炉喉卡物、不能上料,造成炉内6m深料线,1月6日10:50,在风量3800m3/min,尚未达到全风的情况下,3号高炉被迫进行12小时检修处理溜槽,送风后炉况恢复难度较大。至1月19日,3号高炉实现全风作业,焦炭负荷4.19,炉况基本恢复,但1月20日~2月28日,炉况稳定性偏差,边缘煤气管道行程频繁出现;进入3月,3号高炉调整装料制度后,炉况稳定性趋好,3月21日,3号高炉焦炭负荷达到5.0,生产指标达到正常。
3.2 上部管道行程的分析
3号高炉管道行程表现为:顶压波动在0.05—0.15kg/cm2,对炉温无明显的影响,管道行程出现之前炉内出现明显的气流过程发展征兆,透气性指数上升,塌料后透气性指数明显下降,管道行程存在于炉内边缘。
分析认为,3号高炉的边缘煤气管道行程属于炉内上部块状带的煤气紊乱现象,十字测温中心点温度与边缘煤气管道行程次数呈明显的负相关系,中心煤气开放时,边缘煤气管道行程的次数明显较少,中心煤气不开放时,边缘煤气管道行程的次数明显上升。
3.3 上部管道行程的处理
3号高炉需要确保炉内中心煤气的开放与稳定,煤气分布方面既要打开中心煤气,又要防止中心煤气过开,以解决边缘煤气管道频繁的问题。高炉先加重矿批,然后根据煤气的变化来确定装料制度的调整方向、调整幅度,煤气调整遵循“打开中心、稳定边缘,稳定中心、照顾边缘”的动态调整思路,不盲目追求程式化的装料制度。装料制度要保证在正常料速下,实现对加料间隙煤气发展程度的控制,避免加料间隙产生的气流影响透气性指数的稳定。
矿石装料调整为K2431(29 31 33 31),调整后中心煤气开度加强,之后,向正常装料制度靠拢,矿石装料逐步向中心与边缘摊开,矿石装料调整为K2431(28.5 31 33 31)—K24311(28.5 31 33 35 33),以实现对炉内中心与边缘煤气的有效控制,并提高煤气利用率,调整后,中心煤气得到加强,高炉稳定性明显好转,边缘煤气管道现象明显减少,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