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部茶艺培训课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餐饮部茶艺培训课程 2011-12-09 课程介绍 一,培训目的: 1,增加员工的有关茶叶的知识,提高服务技能。 2,加强员工对茶文化的了解,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3,丰富员工的生活,增加生活情趣,有益身体健康。 二,培训内容 第一节,茶文化的发展史 第二节,茶叶的分类与代表名茶 第三节,乌龙茶的介绍,泡法与茶艺表演 第四节,普洱茶,绿茶的介绍与泡法 三,培训参加人员 1,营业部门一线员工 2,其他部门对茶有兴趣的员工 四,培训方法以及地点 1,理论结合实践------二楼会议室 2,分小组进行泡茶实践-----餐厅观海茶吧 第一节茶文化的发展史 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茶圣-----唐代陆羽,撰写了《茶经》,系统总结形成了茶文化,发展至今也有1200年历史。 定义: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内容:属于一种中介文化,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叶的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诗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表现形态: 物质形态---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茶,茶馆,茶具,茶歌舞,饮茶技艺,茶艺表演。 精神形态---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性等。 中间形态---茶政,茶法,礼规,习俗等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2,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3,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 巴蜀—现指的指 四川, 湖北, 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部分地区。 巴蜀地区在史前的神农时代,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知那时就发现和利用茶叶了,以后才开始有饮茶的历史。 4,茶文化的初始发展 “荼,苦茶也。”------汉代许慎《说文解字》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西晋张载 《登成都白兔搂诗》 -------说明了萌芽状态的茶文化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茶文化) 1,唐代产茶区域辽阔,饮茶习俗迅速普及 距史料记载,唐代有80个州产茶。 “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茶叶贸易和向外传播有一定的发展。 2,茶叶名品和贡茶开始发展 据史料记载,唐代生产的主要茶叶品种,大约有150多种。 贡茶: 3,陆羽《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姓名:陆羽 出生日期:公元733年至公元804年 别名:茶仙,茶圣,茶神 字:鸿渐 国籍:中国唐代 出生地: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职业:茶人 爱好:嗜茶,精于茶道 语言:汉语 代表作品: 《茶经》 主要成就: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于中国茶叶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 《茶经》 不仅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茶叶产制烹饮技艺,而且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茶德,茶人精神。 4,唐代茶书、茶画、茶诗等茶文化作品显著增加 5,中国茶道的创建与发展 “茶道”一词出现在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句中“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唐代茶道烹饮技艺的主流:煮茶法 “玉川子”卢仝《七碗茶歌》中所说的六碗茶饮后就到达通仙灵的境界-----修行类茶道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三,中国茶文化形成后的早期发展(宋代元代茶文化) 1,宋代茶叶生产和贡茶的发展 2,宋代茶道与斗茶 煮茶 点茶 不同之处: 点茶将磨碎的茶粉放在大碗或小碗中用沸水边冲泡边搅拌,直至茶汤表面形成厚厚的泡沫为止然后连茶带汤一起喝,这种饮茶方式传至日本,变为“抹茶道” 斗茶-----是指宋代一种泡茶比赛风俗,其鉴别泡茶质量区别胜负的标准,除了茶汤香味外,着重看茶汤表面泡沫的多少和持久的程度。泡沫多而持久者为胜(宋称“咬盏”) 喜欢斗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在位期间,治国无方,一派腐朽黑暗。但他自己却通晓音律、善于书画,甚至对茶艺也颇为精通。他著作《大观茶论》,在中国历史上以皇帝的身份撰写茶叶专著,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一个。 3,宋代茶书、茶画和茶诗 宋元时茶书有25种 最引人瞩目的是宋徽宗皇帝赵佶,著有《大观茶论》茶书一册,这是中国历代亲自著茶书的仅有的一位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