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与治法,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方剂与治法,分类.ppt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明确提出:“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 湿十剂是也”。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泻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 湿可去枯。 明代,张景岳“八阵” 。 补阵,和阵,攻阵,散阵,寒阵,热阵,固阵,因阵。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著,按补养、发表、和解、攻里、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等共分22剂。 * *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第二节 常用治法 1.汗法 是通过解表、疏风、宣肺等方法,使邪气从表而解。适用于各种表证。 1.汗法 2.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中吐出。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尚在胃中等。 1.汗法 3.下法 2.吐法 是通过泻下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适用于各种积滞为病。 1.汗法 3.下法 4.和法 2.吐法 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表里、阴阳不和的病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少阳病、肝脾不和、表里同病、寒热错杂等病证。 1.汗法 3.下法 5.清法 4.和法 2.吐法 是用寒凉药清除里热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毒以及虚热等。 1.汗法 3.下法 5.清法 4.和法 2.吐法 6.温法 是用温热药祛除里寒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里寒证和阳虚证。 1.汗法 3.下法 5.清法 7.消法 4.和法 2.吐法 6.温法 是通过消导、疏利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得以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积滞病。 消法与下法皆治有形实邪,但两者有所不同,下法较峻,适用于急证;消法较缓,适用于慢性病。 1.汗法 3.下法 5.清法 7.消法 4.和法 2.吐法 6.温法 8.补法 是通过补养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八法适用于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邪气常有兼夹,病 情则复杂多变,所以八法又常配合运用,甚至有的几法合用。 程钟龄《医学心悟》“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五十二病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太平圣惠方》 《普济方》 病证分类 脏腑分类 《千金要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病因分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分类 最早见于《内经》 确切以组成分类的 明代施沛《祖剂》 治法分类 “十剂”。北齐徐之才《药对》 宣、通、补、泄、轻、重、滑、 涩、燥、湿十种分类药物。 宋代赵佶《圣济经》加一个 “剂”字。

文档评论(0)

7800034fgy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