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2.27.pptVIP

【中国史学史】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2.27.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史学史】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2.27.ppt

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成长时期—秦汉 第一节 秦汉史学和秦汉政治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生平 二、《史记》的内容 三、《史记》的价值 四、《史记》的注本 第三节 刘氏父子和典籍校雠 第四节 班固与《汉书》 秦泰山刻石 秦刻石 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 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 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谶纬 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谶有谶言、图谶等形式。 “纬”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生于龙门(陕西韩城县)。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 ········天历始改, ········ 。於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 二、《史记》的内容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三、《史记》的价值 (1)首创纪传史体 (2)史料丰富、选择精良 (3)进步的历史观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无韵之离骚 (1)首创纪传史体 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 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 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 单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 合传:老子韩非列传、张耳陈余列传 类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 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 (2)史料丰富、选择精良 史料的来源: A、当时流传的先秦典籍。 B、皇帝收藏的文献档案。 “紬石室金匮之书” C、实地采访和实地调查得来的材料。 考辨精良: A 、“考信于六艺”, B 、“择其言尤雅者”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3)进步的历史观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天人之际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伯夷列传 》 通古今之变 一、历史变化的阶段性 二、承敝通变 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高祖本纪》 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为治。《平准书第八》 三、见盛观衰 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平准书》 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范睢蔡泽列传》 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田叔列传 》 一家之言 文化观——兼容百家。 政治观——谴责封建弊政, 反映平民要求。 社会观——重视经济生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四、《史记》的注本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 泷川资言 《史记会注考证》 水泽利忠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记笺证》(韩兆琦)、《史记新证》(陈直) 第三节 刘氏父子和典籍校雠 一、刘氏父子生平 二、古文献的校勘整理 三、从《别录》到《七略》 二、古文献的校勘整理 (一)广罗异本,以备参校 (二)厘定篇次,校雠文字 (三)撰写叙录,誊清正本 校雠 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为雠。 叙录 刘向校书,每一书己,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汉书艺文志》 (1)叙述校勘整理过程 (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