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衰落4.17.pptVIP

【中国史学史】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衰落4.17.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史学史】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衰落4.17.ppt

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衰落 明清时期 第六章 封建史学的衰落 明清时期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史学 第二节 乾嘉考据史学 第三节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史学 一、顾炎武 二、王夫之 三、黄宗羲 一、顾炎武 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千灯人。 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故居 顾亭林先生之墓 《天下郡国利病书》 (全六册) 《天下郡国利病书·序》 崇祯己卯,秋闱被摈,退而读书。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共成四十余帙,一为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乱后多有散佚,亦或增补,而其书本不曾先定义例,又多往代之言,地势、民风与今不尽合。年老善忘,不能一一刊正。姑以初稿存之箧中,以待后之君子斟酌去取云尔。 ——《亭林文集》卷六 《肇域志》 《肇域志·序》 此书自崇祯己卯起,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凡阅志书一千余部。本行不尽,则注之旁;旁又不尽,则别为一集,曰《备录》。年来糊口四方,未遑删订,以成一家之书。叹精力之已衰,惧韦编之莫就,庶后之人有同志者为续而传之,俾区区二十余年之苦心,不终泯没尔。 《日知录集释》 (清)黄汝成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版。 《日知录校注》 《日知录》 二、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于衡水西岸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读通鉴论》 中华书局 1975年版,全三册 《读通鉴论》目录 《宋论》目录 三、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明儒学案》 中华书局 1986年版 全二册 《宋元学案》 中华书局 1986年版 全四册 《明夷待访录》 原君 原臣 原法 置相 學校 取士 建都 方鎮 田制 兵制 財計 胥吏 奄宦 第二节 乾嘉考据史学 一、乾嘉考据史学概况 二、乾嘉三大考据学家 (一)王鸣盛与《十七史商榷》 (二)钱大昕与《廿二史考异》 (三)赵翼与《廿二史札记》 乾嘉考据的内容 1、对古籍的校注、辨伪和辑佚 2、对旧史的补作、改写和考证 (一)王鸣盛与《十七史商榷》 黄曙辉 点校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年 《十七史商榷·序》 十七史,上起《史记》,下迄《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文,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踳驳,以成是书,故名曰‘商榷’也。《旧唐书》、《旧五代史》,毛刻所无,而云十七者,统言之,仍故名也。若《辽》、《宋》等史,则予未暇及焉。 (二)钱大昕与《廿二史考异》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廿二史考异·序》 予弱冠时好读乙部书,通籍以后,尤专斯业。自《史》、《汉》迄《金》、《元》,作者廿有二家,反覆校勘,虽寒暑疾疹,未尝少辍。偶有所得,写于别纸。丁亥岁(乾隆三十三年,1767),乞假归里,稍编次之。岁有增益,卷帙滋多。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教钟山,讲肆之暇,复加讨论。 (三)赵翼与《廿二史札记》 王树民 点校 中华书局 《廿二史札记·小引》 闲居无事,翻书度日。而资性粗钝,不能研究经学,惟历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于流览,爰取为日课,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多。 第三节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 一、章学诚生平 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 (一)六经皆史论 (二)论历史编纂学 (三)论方志 一、章学诚生平 章学诚(1738-1801,乾隆三年至嘉庆六年),字实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文史通义校注》(上下册)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六经皆史 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文史通义·内篇·易教上》 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六经,特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子、集诸家,其源皆出于史。 ——《章氏遗书·报孙渊如书》 (二)论历史编纂学 史德论 把史籍区分为“撰述”和“记注” 推崇通史 史德论 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 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 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 ——《文史通义·内篇·史德》 “撰述”和“记注” 古人一事必具数家之学。著述与比类两家,其大要也。班氏撰《汉书》,为一家著述矣;刘歆、贾护之《汉记》,其比类也。司马光撰《通鉴》,为一家著述矣;二刘、范氏之《长编》,其比类也。 ——《文史通义·外篇三》 * 陈垣校注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