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中船澄西企业安全行为研究设计.ppt
中船澄西企业安全行为研究 研究设计 一 选题背景 二 关于“安全生产”的研究现状 三 本研究的创新点 四 研究对象、方法及主要概念界定 五 研究思路 理论视角 参考文献 一、选题背景 (一)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不断提升,其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达7%,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4年,中国排名超过德国,上升至世界第三位。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业所提供的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二)制造企业安生生产不容忽视: 安全生产是制造业型企业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安定发展,也关系着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生产也意味着效益,每个企业都高度重视自身的安全工作。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各类事故都在100 万起左右,死亡人数在13 万人以上,损失约占GNP的4 %左右。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在机械制造业中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为10 万人,丧失工作能力的约150 万人。制造企业的安全事故不仅中断或干扰了有序的生产活动,导致生产设备、材料等损坏,影响了企业的效益,而且严重伤害了员工的健康,甚至生命。 一、选题背景 通过查询相关期刊、网页资料,当前对“安全生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一)研究的议题: 安全事故、个体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模式等。 (二)研究的对象(所属行业): 煤矿、电力、油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业等。 二、关于“安全生产”研究的现状 综合来看,关于安全生产,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更多地将关注点落在安全事故方面,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成为了指导安全生产的主要理论。其中,事故致因理论因素将事故致因因素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不善等四个基本方面。海因里希对美国75000起工业事故研究表明: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比例占88%,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的比例占10%,并提出了“1:29:300” 的安全“金字塔理论”。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深入研究中,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管理和决策作为“背后原因”对人的安全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无数沉痛的事故教训无不证明“管理、决策和机制”在事故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关于“安全生产”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的重点:从“安全事故”中跳出来,主要探究企业日常生产中不易被察觉却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不安全行为。 安全事故是显性的,容易统计和量化,目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也倾向这些量化指标。然而,真正显示出来、造成严重后果的这些安全事故只是企业中生产不安全状态中的冰山一角,尽管能短时间内拉响警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警觉,但不意味着能相应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仅从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与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更为紧要的是要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这对持续企业安全生产和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意义更为深远。 三、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切入的视角: 企业安全行为——组织层面的安全行为 尽管人们在事故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已经认识到了“管理”和“机制”作为“背后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但始终没有将“管理”和“机制”作为一个“独立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管理、决策和机制因素”是一种组织行为。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安全活动中的企业组织行为,即企业安全行为。当前企业中(尤其是国企)依旧弥漫着集权式的、自上而下的特点,因而更多地体现为结构主义的意蕴。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层面的安全行为决定了安全生产水平高低。 三、本研究的创新点 四、研究对象、方法及主要概念界定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为研究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