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科学总结要点.doc
颅高压与颅脑损伤
cushing response
secondary brain injury
正常成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80-180mm 水柱,持续在200mm水柱称为颅内压增高
体积压力反应(volume-pressure response,VPR)颅内压力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如果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的时候,随着病变的缓慢发展,可以长时间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一旦由于颅内压代偿功能失调,病情将迅速发展。如原有的颅内压增高已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可使颅内压明显下降,若颅内压增高处于代偿范围之内,释放少量脑脊液仅仅引起微小的压力下降。
成人和颅缝闭合的儿童的颅腔容积是固定的,约为1400-1500ml,颅内允许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70ml)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脑血流量降低(CBF)=(MAP-ICP)/CVR ,CPP=MAP-ICP,CBF=CPP/CVR。MAP:平均动脉压;ICP:颅内压;CVR:脑灌注压
脑移位和脑疝
脑水肿:血管源性,细胞中毒性
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
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头痛(随颅内压增高进行性加重,胀痛和撕裂痛多见), 呕吐(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长期存在可引起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此为“三主征”。此外,还有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升高,脉搏徐缓,呼吸不规则,体温升高)
CT是颅内占位病变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密切观察神智、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给予补液,疏通大便,(气管切开),吸氧。
病因治疗:占位的,首先考虑病变切除;脑积水的,行脑脊液分流术(分流至腹腔,蛛网膜下腔,心房)
高渗利尿剂降低颅内压:意识清楚,程度较轻首选口服,用氢氯噻嗪,乙酰唑胺;意识模糊,程度较重静注或肌注,用20%甘露醇。
激素:地塞米松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脑脊液体外引流
脑疝(brain henia): 当颅内某分腔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临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脑疝的分类: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至幕下。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和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特点: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动眼神经受刺激);瞳孔逐渐散大,对光直接反射间接反射均消失(动眼神经麻痹),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
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特点:颈项强直,强迫头位;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可早期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延髓的呼吸中枢受损严重,呼吸深慢)
侧脑室体外引流式临床上常用的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处理脑疝)
头皮血肿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头皮由表及里:皮层,皮下层,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下层,颅骨膜,颅板)
线形骨折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广泛淤血斑(“熊猫眼”征),可合并脑脊液鼻漏,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颅中窝骨折:可有脑脊液鼻漏,耳漏,动静脉瘘致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
颅后窝骨折:乳突部皮下淤血斑(Battle 征)
颅底骨折的诊断和定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确定。有脑脊液漏存在时,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X片刻显示颅内积气。
颅骨骨折本身无需特别治疗,合并脑脊液漏时,须预防颅内感染,不可堵塞或冲洗,不做腰穿,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给予抗生素。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自行愈合,超过一个月未停止漏液者,考虑手术修补硬脑膜。
凹陷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导致颅内压增高。中线结构移位,有脑疝可能者,应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
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
非功能区域的小面积凹陷骨折,无颅内压升高,深度超过1cm,择期手术。
位于大静脉窦处的,未引起神经体征或颅内压升高时不宜手术
开放性骨折的碎骨片须全部取除修复破裂的硬脑膜。
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硬脑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闭合性脑损伤。
冲击伤(impact lesion):受力侧的脑损伤。对冲伤(contre-coup lesion):受力侧对侧的脑损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