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制度经济学第三届年会论文
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
—— 评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
韦森∗
摘 要:这是一篇作者近些年来在制度经济学领域中探索的初步理论总结性文章。借对美国
经济学家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评论,作者对什么是英文的“institution ”,什么是
中文的“制度”,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制度在市场中的作用谈了一些看法。本文还对当
今世界上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三大流派做了一些理论评述,并对未来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做
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惯例,制度,博弈论制度分析
在经济学的当代制度分析史上,1981 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经济学家安德
鲁·肖特(Andrew Schotter )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是最早从博弈论的研究视角探讨人
类社会的制度现象的一部著作。从当代经济学的发展史来看,用博弈论方法系统的研究市场
运行中的制度现象,说来有点滞后:一方面,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从二
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另一方面,自从科斯(Ronald Coase )教授的“社
会成本问题”的经典名篇于 1960 年在《法与经济学杂志》发表以来,经济学的当代制度分
析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在世界范围蔚然成凤。但为什么在这之间几乎二十年的时间跨
度里,如此众多和精明的西方经济学家没想到运用博弈论这一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来系统地探
究“制度现象”?更为奇怪的是,在肖特的这部著作出版近5 年之后,英国另一位经济学家
萨金(Robert Sugden ,1986)才出版了他的用类似方法研究制度和伦理道德现象的《权利、
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另一部小册子(同时也是一部思想极其深刻的学术专著)。大约又过
了近十年,像宾默尔(Ken Binmore ,1994,1998)、H ·培顿·杨(H. Peyton Young ,1998)、
格雷夫(Avner Greif )和青木昌彦(Masahiko Aoki ,2002 )等这些世界经济学名家才开始
营造出用博弈论方法较系统地研究起制度现象的目前“势头”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借评述肖特教授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对当代制度经济学
∗ 本文写出后,曾收到陈志武教授和陆铭、陈钊、王小卫博士的许多评论和批评意见。他们一些意见已被
采纳到本文的修改稿之中。这里谨志谢忱。但文章中观点和纰漏,当然仍由笔者负责。
1
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一些综合性评论。首先,我们将考察一下到底什么是制度,然后将
分析制度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制度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最后,笔者将就博弈论制度分析对当
代经济学的理论解释意味着什么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到底什么是“制度”?
从其英文题目中,我们已经知道,肖特教授的这部著作是对“social institutions”概念所
涵指的现实对象性的经济分析。从这一著作的中译本中,我们也已经知道,这是研究“社会
制度”的一部理论经济学著作。那么,这里首先要遇到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英文的(实际
上是标准欧洲通语,即“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①中所共有的)“institution ”?什么是
中文的“制度”?是否标准欧洲通语中的“institution ”和汉语中的“制度”是涵义等价的
两个概念?
西方一位当代著名哲学家曼海姆(K. Mannheim ,1960, p. 245)在其名著《意识形态和
乌托邦》中曾经指出:“我们应当首先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同一术语或同一概念,在大多
数情况下,由不同境势中的人来使用时,所表示的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曼海姆的这一
见解,实在发人深思。在近些年来在国外和国内教学实践和研究制度经济学及其相关领域里
问题的经历中,笔者深深地体感到,单从对“institution ”概念的理解和实际使用中,西方
一些当代思想家所指的往往是不同东西,而且各人在理解和使用这个概念时涵义也差异甚
大。这里且不说像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1984 )曾把“institution ”
② 就连三位诺奖得主哈耶克
理解为一种活动和社会过程因而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初级会计持证人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