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研究进展# 耿宁1,2,吕迪2,陈宇2** (1.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5 10 15 20 2.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病理科,成都 610041) 摘要: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牙源性肿瘤的分类中,牙源性角化囊肿被归为牙源性上皮源性 良性肿瘤,并且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 KCOT)。 近年来,学术界针对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性质和生物学行为、肿瘤的发 病机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本文就这几个方面作一综 述。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肿;肿瘤;生物学行为;治疗 Recent Stuides on 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 GENG Ning1,2, LV Di2, CHEN Yu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ChengDu 610041; 2. Detp. Oral Pathology, West China College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Abstract: 200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classification on odontogenic tumours revealed 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 as an odontogenic neoplasm and renamed it as ket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KCOT). Reviewing recently published papers about odontogenic keratocyst, we summaried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on OKC/KCOT, which included the discussion on OKC neoplasia natur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mechnism of tumorgenesis, biological behaviors and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therapy. Keywords: odontogenic keratocyst; tumour; biological behaviors; therapy 25 0 引言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常见的牙源性病损之 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将其归于牙源性囊肿,但它又具有与其他牙源性囊肿截然不同的生物学 特点,例如破坏颌骨、浸润生长和高复发率。在 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牙源性肿瘤的分类中, 30 35 40 牙源性角化囊肿被归为牙源性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并且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近年来,学术界针对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牙源性角化囊肿性质、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手术治疗方法 的探讨。本文就这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1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类型 牙源性角化囊肿约占牙源性囊肿的 5-15%,绝大多数发生于颌骨,其中约 2/3 发生于 下颌骨,又以下颌角区最为常见。少数的牙源性角化囊肿可发生于牙龈软组织,即外周型牙 源性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组织来源主要是残余的牙板上皮,外周性角化囊肿可能来 源于牙龈上皮。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组织学特点表现为:囊肿衬里上皮类似复层鳞状上皮,由 6-10 层上皮细胞组成。上皮表面有不全角化,基底层为柱状或者立方状细胞,核远离基底 膜(极性倒置)。上皮一般无钉突,上皮下纤维层较疏松,一般无炎症。在纤维囊壁中可见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2008061011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20090181110059) 作者简介:耿宁,(1973-),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分子病理。 通信联系人:陈宇,(1963-),女,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肿瘤的分子病理. E-mail: chen_yu55@ -1-  子囊(daughter cyst)或者牙源性上皮岛。牙源性角化囊肿可沿骨小梁的间隙浸润生长,可 致牙根吸收和移位。术后复发率较高,约为 25-60%。[1] 长期以来学术界将牙源性角化囊肿分为三种类型:1 散发型,单独发生,不伴有痣样基 底细胞癌综合征;2 多发型,伴有痣样基底细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