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纳米压头与试样表面粘着接触的有限元模型.docVIP

球形纳米压头与试样表面粘着接触的有限元模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球形纳米压头与试样表面粘着接触的有限 元模型# 吴爱中,史熙** 5 10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摘要:对于微纳尺度的研究对象,相较于体积力,表面力也将贡献较大分量,以致于表面粘 着对微纳尺度的接触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纳米压痕与纳米划擦测试中,表面粘着效应 应当被纳入考虑,特别是对于软物质材料以及生物力学试样。将纳米压头与试样表面之间的 实际接触作用考虑为接触区弹塑性接触与分离区粘着接触的共同作用,本文给出了一种粘着 接触的建模方法。并采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纳米压痕及纳米划擦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 结果发现:考虑表面粘着效应的弹塑性压入有接触力突降失稳的现象,而纳米划擦初始有粘 滑现象。 关键词:纳米压痕;纳米划擦;粘着接触;接触力突降;粘滑 中图分类号:TH117.2 15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dhesive contact in shallow nanoindentation and nanoscratching Wu Aizhong, Shi X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20 25 30 35 40 Abstract: Compare to the body forces, surface forces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ystems with smaller length scales. Therefore the adhesion eff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nanoindentation and nanoscratching, especially for the test of soft materials and biomechanical samples.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methodology, for capturing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 and the adhesive behavior for different contact regime is presented. And the adhesive contact between indenter and specimen is analyzed with the proposed FEM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for the system with sufficient surface energy, force drop events are emerged during the indent process, and stick-slip behaviors are show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nanoscratching. Keywords: Nanoindentation; Nanoscratching; Adhesive contact; Force drop; Stick-slip 0 引言 薄膜制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汽车车身的喷漆、眼镜镜片的加膜以及刀具表面 的涂层等等。这类制品被要求具有较高硬度、良好耐磨性等力学性能。传统的力学测试方法 对微/纳米尺度薄膜的力学性能表征无能为力。近年来,纳米压痕与纳米划擦技术发展很快, 正在成为表面工程力学性能检测中的重要手段。其中,纳米压痕技术是将近似刚性的压头压 入被测试样,实时地测试压入的力及位移,通过经典的接触力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从而 得到接触刚度、弹性模量、硬度等材料参数。然而纳米压痕技术在超薄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中遭遇了困难:一方面,一旦压入深度超过薄膜厚度的 10%[1],基底材料的行为会干扰测得 数据,这就是所谓的基底效应;另一方面,当压入深度过浅时,表面粗糙度、界面摩擦等因 数导致的界面效应也会影响测试精度。针对这些情况,纳米划擦是一个较好的替代。纳米划 擦技术是将近刚性压头在材料表面压入并划过,通过原位地测试切向力、切向位移、以及横 断面残留形貌等数据来获得剪切强度,硬度,摩擦与磨损等相关参数。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200802481114) 作者简介:吴爱中,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接触力学。 通信联系人:史熙,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摩擦动力学。 E-mail: xishi@sjtu.edu.cn -

文档评论(0)

baihua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