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 寒 论 仲景祠(河南南阳)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捻,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臧,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皇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汗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派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桂枝汤加减法 一. 服桂枝汤后两种不同见证辨治 我在讲桂枝汤条文时,曾强调两点:“一为桂枝汤虽言治太阳中风证,但冬日之风多兼寒邪,寒邪有多有少之不同,临证以恶寒轻重辨之。二是用桂枝汤只宜微汗而解最佳;假如逼取大汗,则病反不易祛也。”读伤寒论,治伤寒病之眼目多在熟读精思。若就条文而强解,不能统筹贯通,实狭仲师之意也。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若服桂枝汤不得法,可能出现变证(见证)。仲师举了两个例证,来说明服用桂枝汤后可能出现的见证辨治方法。 服桂枝汤取微汗者佳,若发大汗淋漓而出,病反不除,而出现类白虎汤证。白虎汤证是脉洪大、汗出、而大渴,而本证只脉洪大、大汗出,而未出现烦渴,说明病未入阳明,邪仍在太阳经,此辨证之要点。仍以桂枝汤如本法而祛邪。注意微汗应全身微汗,方为得法。 若服桂枝汤病证未解而出现形似疟,“似疟”,非疟也,疟是每日发作定时,而此症是发作无定时,且一日再发,说明正气内胜、邪气欲退之征;仲师用“形似疟”而别正疟,非文人巨匠岂能如是?假设用人为微汗而助之,邪从表解更妙。然非重剂所宜,所以用桂枝二以扶正;麻黄之所以一者,是约小其制,而发太阳之微汗也。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去节)十六铢、生姜(切)一两六铢、 杏仁(去皮尖)十六个、甘草(炙)一两六铢、 大枣(擘)?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二.太阳病表未解而有内热(体质)辨治 一般外感病人多有内热,是属体质。还有一种情况,冬日外感寒邪,或未及时治疗,或治疗失当,造成部分寒邪入里化热。不管是属内热或寒邪入里化热,均要疏解,方中加入清热之品。其比例要根据临床病人情况灵活而定。 总之,不是外感风寒均以汗法而解,总要以脉证辨之,方可不误,在临床中确有感冒病人不见感冒脉者。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 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外感风寒后发热症显,而恶寒轻者,再平到脉微弱,是病人阳气素虚,是体质自身问题。由于体质不足,风寒入侵,抵抗之力亦弱。特别要强调,此邪气亦属轻者,邪轻体弱。此时要用汗法,必犯虚虚之戒,而出现“叉手冒心,脐下悸”等证。 所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清疏营卫,令得似汗而病解。发热多恶寒少,是热在气分。石膏擅清气热。仲景此法哲理甚深,非浅疏者可解也。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 石膏 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三. 素有停饮复感风寒证辨治 仲景又举出,平素内有停饮复受风寒的例证,可见仲师非常重视患者自身体质这一环节。 作为一名医生,仅能辨证准确是不够的,在治疗上胸有定见是很重要的。临床上看到一个病,心里似乎明确,但到选方用药时则犹豫不定,广泛撒网,或图一骥。如遇外感病,先以汗解,不效,又透下法,变证丛生,形成应付,乱堆方药者,实不少见。还有只看病,不看人,与中医诊“有病之人”宗旨,大有违背。 第28条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仲师用了一个“仍”字,说明,医者曾先用桂枝汤,后用下法。其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