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京派.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从文与京派 沈从文与京派 一、沈从文的生平与性格悲剧 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三、沈从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四、沈从文的文学史意义 五、京派其他作家 一、沈从文生平与人生悲剧 沈从文身世 沈从文祖父沈宏富,为清朝湘军将领,曾为贵州提督,死后无子息。祖母为已娶妻生子的叔祖沈宏芳另娶一苗女,生二子,次子沈宗嗣过继给祖母,是为沈从文之父。另外,沈从文的母亲可能为土家族,其外祖父为黄河清,舅舅黄镜铭,为黄永玉祖父。 沈从文生平 1930年,赴武汉大学任教。 1931年,在胡亦频遇难后,护送丁玲回湖南老家。8月,赴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1月19日,徐志摩遇难后第一个赶到现场。 1933年,发表《记丁玲女士》,与张兆和结婚。 沈从文生平 1933年10月18日,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赞扬京派,反对海派。挑起“京”“海”之争。 1934年发表《边城》、《湘行散记》等。 1935年,发表《八骏图》等小说。 1945年,发表《长河》。 沈从文生平 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48年,遭到香港左翼文学界郭沫若等人严厉批评。但拒绝去台湾。 1949年,北平解放。企图自杀未遂。 沈从文生平 1951年,任历史博物馆讲解员。 1953年,接到通知:所出版各书皆已过时,已印和未印各书稿代为焚毁。 1962年,出版《战国漆器》一书。 沈从文生平 1965年,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并呈交周恩来。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 1978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1980年10月,先后在哥伦比亚、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学演讲。 沈从文生平 1981年,被题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82年,《沈从文文集》由花城和香港三联出版。 1988年去世 1992年,骨灰护送回凤凰。 二、 沈从文小说创作 《雨后》 四狗得了些什么?不能说明。他得了她所给他的快活,然而快活是用升可以量,还是可以用秤可以称的东西呢?他又不知道了。她也得了些,他得的更不是通常四狗解释的“快乐”两字。四狗给她一些气力,一些强硬,一些温柔,她用这些东西把自己陶醉,醉到不知人事。到后她恢复了,有点微倦,全身还软软的,心境却很好。 《雨后》 天上起云云重云, 地上埋坟坟重坟, 娇妹洗婉碗重碗, 娇妹床上人重人。 《雨后》 天上起云云起花, 苞谷林里种豆荚, 豆荚缠坏苞谷树 妹妹缠坏后生家。 沈从文自述 “我只想造一座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 沈从文的“乡下人”情结 “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称,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西,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什么思想家为扭曲蠹蚀人性而定下的乡愿蠢事。”[1] [1] 《水云》,《沈从文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三、沈从文创作的基本特色 沈从文:《生命的沫·题记》 我极高兴把一支笔画出那乡村典型人物的脸同心,好象《道师与道场》那中据说猥亵缺少端倪的故事。我的朋友上司就是《参军》一流人物。我的故事就是《龙朱》同《菜园》,在那上面我解释我生活的爱憎……”[1] [1]沈从文:《生命的沫·题记》,载1930年7月《现代文学》创刊号。 作者描写龙朱:“这个人,美丽强壮如象狮子,温和谦逊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 在《凤子》里,作者借着一位来到湘西,看过苗族的宗教仪式的“城里客人”的口说: “你前天和我说神在你们这里是不可少的,我不无怀疑,现在可明白了。我自以为是个新人,一个尊重理性反抗迷信的人,平时厌恶和尚,轻视庙宇,把这两件东西外加上一群到庙宇对偶像许愿的角色,总拢来以为简直是一出恶劣不堪的戏文。 在哲学观念上,我认为“神”之一字在人生方面虽有它的意义,但它已成为历史的,已给都市文明弄下流,不必需存在,不能够存在了。在都市里它竟可说是虚伪的象征,保护人类的愚昧,遮饰 人类的残忍,更从而增加人类的丑恶。 [1] 《凤子》,《沈从文文集》第四卷,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但看着刚才的仪式,我才明白神之存在,依然如故。不过他的庄严和美丽,是需要某种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人生情感的素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牧歌性。神依赖这种条件方能产生,才能增加人生的美丽。缺少了这些条件,神就灭亡。……若有人好事,我相信还可从这口古井中,汲取新鲜透明的泉水。”[1] 四、沈从文的文学史意义 《废邮存底·元旦致〈文艺〉读者》 由于历史所发生的坏影响,我们已经受了什么报应,若此后再糊涂愚昧下去,又必然还有什么悲惨场面;他又能理解在文学方面,为这个民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