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重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腔微生物学(4T) 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p1) 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 ecosystem )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 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 不适者淘汰 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p2) (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 (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p2) 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 a.温度 一般细菌可在-5℃ ~55℃ 环境中生存 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 60o 嗜冷菌 25 ℃ 嗜热菌 45 ℃ 嗜温菌 25 ~ 37 ℃ b.氧张力 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 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 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 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 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5.0~8.0 e.营养物质的利用 唾液 龈沟液 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 酶类 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 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 抗体 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 蛋白质 糖蛋白 粘蛋白 富脯蛋白 富酪蛋白 过氧化物酶 乳铁蛋白 溶菌酶 细菌因素 细菌附着(钙桥学说,识别系统学说) 1. 粘附(attachment) 2. 细菌间作用 聚集(aggregation) 共聚集(co-aggregation) b.细菌间作用 (四)宿主可控制因素 饮食习惯:糖消耗频率、量、消耗方式 口腔卫生:机械去除及自身口腔卫生 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两种主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口腔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口腔球菌属(Stomato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奈瑟球菌属(Neisseria) 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优杆菌属(Eubacterium)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举例: 变形链球菌群 (1)生物学特性:直径0.6~1.0μm,G+球菌,链状排列,属微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人类口腔为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 (2)致病性:A、胞壁表面物质利于细菌粘附;B、菌群产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C、菌群产酸可使釉质脱矿。因此认为是主要致龋菌。 血链球菌: (1)生物学特性:直径0.8~1.2μm,球形G+球菌,呈长链状排列,多为α溶血型,能产生过氧化氢 (2)致病性:取初定植在牙菌斑中先锋菌,能利用蔗糖合成胞外多糖,对细菌生态连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4T) 唾液的诊断作用(简述)。(p54) A.1-诊断口腔疾病:复发性腮腺炎、龋病、牙周病 2-全身性疾病:Sjogren、糖尿病、乙肝、甲肝、HIV、口腔癌、细菌性阴道病、乳腺癌 3-药物监测:酒精、咖啡因、苯丙胺、鸦片类 测定激素水平:类固醇激素分析 体内环境毒物:汞、铅中毒 (菌斑与牙面间矿物质转换是在菌斑液中进行的 菌斑矿物质高于唾液 1、菌斑是一种离子屏障,阻挡离子扩散 2、菌斑中矿物质与蛋白质结合 3、菌斑细菌可结合一些离子 4、菌斑中矿物质多以磷酸盐形式存在 如:羟磷灰石、氟磷灰石,PH值可调节磷酸盐存在形式) A.菌斑pH与龋病 ph降低——》牙釉质溶解上升 ph上升——》牙釉质溶解下降 ——在菌斑釉质界面,随着PH的变化不断进行磷灰石溶解,再沉积,如:长期的PH值低状态,即长期受到酸的攻击,则溶解再沉积不再完全可逆,导致钙、

文档评论(0)

智慧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