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仔腳式早期街屋大里老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認識大里 我的居住地─大里,原名叫做「大里杙」,由於位居交通要衝,因此開發得相當早,與當年的犁頭店、四張犁,﹝今台中巿南屯、北屯﹞,同屬台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   大里早期為洪雅平埔人的社域,雍正乾隆年間,原住民歸順清廷,於是大量移民自大陸湧入,沿大肚溪進墾,並溯大里溪而上。由於這兒交通方便,加上移民的勤勞,使得大里杙很快的成為台中盆地上最富庶的地區,紮下日後繁榮發展的基礎。 移民初至大里杙時,由於原住民仍有侵略習性,移民遂在「塗城」設置隘寮,並築構土牆以禦原住民攻擊,故「番仔寮」、「塗城」等舊有地名,皆與防番有關。當年的移民之中,以來自褔建漳州的人數最為眾多,其中又以林姓更為人多勢眾,最有名的當屬抗清義士「林爽文」,由於不滿清廷魚肉鄉民,故組織台灣「天地會」,展開反清活動,可惜起義失敗,一代志士慷慨捐軀。而名聲響亮的「霧峰林家」,原為大里林家其中一支流,因林爽文事件,方舉家遷至霧峰,因此今日著名的「霧峰林家花園」,其根源就在咱大里。 「大里」這兩個字,原是番社的譯音;「杙」的意思則是指「繫舟筏的小木椿」。當年大里溪水相當湍急,彰化縣鹿港及南投縣北投庄,都有竹筏從大肚溪進入大里溪,當時的大里溪河面寬約一公里,水閘碼頭就在大里國中附近,舟筏駛抵碼頭,必須繫在小木椿上才不會被溪水沖走,因此才會形成「大里杙」這個地名。當時由於許多漢人在此地利用往來船隻做買賣,漸漸形成小村落,古稱「渡船頭」,位置就在現在的「舊街仔」。 直至民國初年,才把「杙」去掉,改稱「大里」。以往的台灣,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可見大里曾有過繁華風光的歲月,並留下許多先民珍貴的文化遺產,你我身為大里的子孫,應責無旁貸的負起保存發揚大里文化之重責大任,為大里的建設發展盡一份心力,以期再現繁華大里杙。 本市為台中縣人口數排名第一之大都市,北接台中市,南臨霧峰 鄉,東毗太平市,西與烏日鄉相隔為界,全市面積計為28 . 8758 平方公里,總人口數為179﹐706人(計至92年4月30日止設籍資料)。 位居台灣中部台中盆地之東南端,為平原盆地區和山麓帶坡地之 接壤地區,東邊有霧峰山地(又稱埤頭山地),南界草湖溪,全市地 形平坦,東北稍高,西南略低,大部分可做農耕利用,平地主種 水稻,少數山坡地栽種果樹或旱作物,物產豐饒。 亭仔腳式早期街屋...大里老街 清季中末葉,拜貓羅溪的舟楫之便,使大里躍居彰化縣城以北的重要商埠,眾人紛紛造街設店,將家宅前廳作小店面的分割;大戶人家往往擁有好多間店面,像大里街七十五號慶源堂林宅即同時擁有三間店面,店舖裡面還有大片庭園與一棟洋樓,庭園西北側角還有一便門連同大里路。 大里老街上的街屋有一個主要特色,就是採亭仔腳式的街屋,其街屋有分成前段的軒亭與後段的商店及住家,彼此屋頂並不相屬。仔細觀察大里老街,亭下的柱子,並非連在磚牆上的附壁柱,而是獨立出來的,老店面與軒亭間的橫樑,是由店面扁額上方挑懸出兩塊圓形凸出物來承接挑簷樑。整個大里老街的牆壁面,皆由土土角配合橫豎兩向紅磚作成組砌的斗子砌牆,其平面分割左右切分成三等分,中間為入口大門,兩側壁體則處理的像一般「格子門」,上下概略分成五個段落,身堵部位有界四塊花釉磚拼組,裙堵部位則利用磚雕做出「 」字盤長的圖文。 大里老街的紅磚外牆,古樸顏色中泛出歷史的痕跡;亭仔腳式騎樓又為清代中末葉傳統街屋的見證,極具保存價值,也因此大里市公所極為重視老街的保存與重建,目前正積極的進行大里老街重生的規劃與設計。 倒栽老榕樹 ???? 大里老街盡頭有一顆大榕樹,榕樹的走向、形狀呈現出倒栽狀,當地人皆稱倒栽老榕樹。該株倒栽榕樹之現址,即為昔日內河航運碼頭之舊址,當日繁華之時舟筏、商船絡繹不絕皆取道於此,後河道廢行舟筏停駛。至民國四十幾年八七水災,洪水衝擊、翻滾水位退後,清代繫舟筏之木樁一一露出水面。災後,大里溪堤防重新修復、河流改道,當地地形地貌隨著物換星移而轉變,唯一不變的只有屹立在此聳立百年的倒栽老榕樹。 慶源堂 因位居水運要衝而繁華的大里杙老街,清季極盛時代街上發展了各式各樣的客棧、染坊、油行、商店等商業行為,商賈透過細長的街屋在此經商發展,慶源堂便是當地產業文化的代表。 慶源堂位於大里街,乃清季首富林氏之店舖與住宅,磚牆雕刻,極富古樸之美,它也是現今大里杙老街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創建慶源堂的主人為林秋金,當地人稱「秋櫃長」或「秋家長」,他年輕的時候是在霧峰林家擔任總管,累積資本後便自立門戶,在大里老街創設「慶源堂」商號。 大里杙碼頭 來到了大里老街的街尾,可以看到一顆老榕樹,這裡就是當年繁華一時的大里杙碼頭,腳下所踩的斜坡正是當年河道的所在地,若您不仔細看,這個地方很容易被忽略的,因為它並不是在很顯眼的地方,下次

文档评论(0)

shiquguany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