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新课程改革 的进展与反思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张廷凯 010010Zha
ngtk@263.net
一、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什么?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什么?
? ? ? 课程观念和设计的进展教与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进展 师生关系与教师角色
变化课堂评价和教学管理的变化
(一)课程观念和设计的进展
几年来我们接受或生成了哪些新的理念?几年来我们接受或生成了哪些新的理念?
? 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 新理念和传统理念的冲突
何在?新理念和传统理念的冲突何在?
学生发展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这是课程改革的中心
理念,力。这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的基本理念。
? 如何看待 学生“ ”——学生观如何看待 学生“ ” 学生观 ? 如何看待发展“ ”——
发展观如何看待发展“ ” 发展观
1. 三维目标观
总体上,课程改革强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总体上,课程改革强调强调知识与技能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 ”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 ”
目标
学科层面上,各科课程标准专设课程目标“ ” 学科层面上,各科课程标准专设课“
程目标” 一节表述,三维目标被细化和具体化一节表述,
学科内的单元设计、专题设计或模块设计上,学科内的单元设计、专题设计或模块
设计上, 结合对实际教学的指导,结合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三维目标又进一步被可操
作化。可操作化。
反思:目标的求同“ ” 反思:目标的求同“ ”和存“ 异”
对三个维度的追求也出现了均衡化的趋势 不同学科在同一目标维度上的趋同现象
富有差异和特色的学科目标显现出僵化和呆板课程目标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程度的丧失
学科教材呈现了非学科化的倾向。学科教材呈现了非学科化的倾向。
观点
三维目标的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必要的,标是必要的,但各个学科和
学科的各个部分都机械地套用三维目标进行高度求同”的设计又是机械的和危险的。
“求同”的设计又是机械的和危险的。 目标的求同既可能是联系和沟通各学科的基础
,的基础,也可能窒息学科的个性和生命力。
2. 课程知识观
明确(共同)知识明确(共同)知识——默会(个人)知识默会(默会个人)
?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 学院知识——本土知识学院
知识本土知识
明确(共同)知识——默会(个人)知识默会( 明确(共同)知识——默会个人
)
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具有真实性、客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具
有真实性、观性、可反复证实性,观性、可反复证实性,人们一旦认识或掌握了知识
就可以用来改造世界。识就可以用来改造世界。 ? 知识是人们经过检验后的认识,对
所有人都适用。知识是人们经过检验后的认识,对所有人都适用。 ? 学校教育的全部
活动就在于呈现知识、接受知识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就在于呈现知识、和测量知识,
知识成了学校教育的轴心。和测量知识,知识成了学校教育的轴心。
新的个人知识观
从知识的外在意义到注重知识的内在意义。从知识的外在意义到注重知识的内在意
义。 ? 知识首先是人“ ”的认识和理解,知识首先是知识首先是“ 的认识和理解,
心灵的知识,个人的知识,而不是外在的、心灵的知识,个人的知识,而不是外在的、
客观的知识。观的知识。 ? 知识必须通过个人的建构才能成为对个人有用 的东西。
的东西。 ?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造社会,它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
了改造社会,指向人的内心,塑造人的灵魂,指向人的内心,塑造人的灵魂,拓展人
的生命价值。价值。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
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有 关
世界 是什么“ ” 为什么”的问题。关世界是什么“ ”和为什么“ ”的问题。 ? 程序性
知识是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
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
在的知识。 它主要回答有关 怎么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