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与内涵 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一级学科。 预防服务是最经济有效、受益面最广,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将预防保健与医疗工作相结合。 2.与疾病自然过程有关的三级预防 行为生活方式 ← 健康促进 ↓ 〕 第一级预防 暴露于危险因子←特异性保护(病因预防) ↓ 功能可逆性变化← 三早 — 第二级预防 ↓ (发病期预防) 功能不可逆变化←康复 ↓ 〕 第三级预防 晚期疾病 ← 临终关怀 (临床预防) 3.预防医学发展的两次变革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传染病 病原体——细菌 免疫方法——疫苗 抗菌药物——抗菌素 预防措施——消毒、隔离等 成就——传染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使疾病谱发生明显的改变。 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 疾病——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病、肿瘤等)、意外死亡等; 病因——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等 取得成果。 从历史角度 人类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等烈性传染病的过程离不开预防医学的作用,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 今天人类征服号称“世纪瘟疫”的艾滋病,更需要从预防入手。 即使在抗生素广泛应用的今天,单纯依靠药物也无法避免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伤害。 征服病魔,单纯靠临床用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预防医学的作用。 4、健康的概念 最早粗浅的认识是无病就是健康。 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WHO 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⑥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⑨头发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影响健康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 ②行为生活方式; ③卫生服务; ④生物遗传因素。 5、医学模式与疾病谱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生物医学模式 现在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 2)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正在增加。 3)我国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4)职业病的危害十分严峻。 5)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 食物中毒的分类: 1999年我国食物中毒按病因分类 1999年我国食物中毒按就餐形式分类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肉毒毒素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 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中毒食品及污染来源 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结果 动物实验 2)细菌性食物中毒治疗原则 迅速排除毒物(催吐,洗胃等) 对症治疗 特殊治疗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河豚鱼中毒 毒蕈中毒 含氰甙植物中毒 砷中毒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1)明确诊断和抢救病人 2)现场调查 3)现场处理 4)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节 职业病的防制 1、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生产环境及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分为四类: 1、化学因素 2、职业性损害 1)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 职业病的范围 医学上: 立法意义上:1957年14种,1987年9类102种, 2002年10类115种。 国家法定职业病由原来的99种增加到115种,新增加的病种有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铀中毒、一甲胺中毒、放射性肿瘤、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以及尘肺病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10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pptx VIP
- [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基础]-晶体结构分析.pptx VIP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pptx VIP
- 中级宏观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基础]-超分子化学.pptx VIP
- 2013款上汽通用雪佛兰赛欧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E+H200涡街流量计说明书.pdf VIP
- 20_WD_2021001981_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pdf VIP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9章 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