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孙中山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 人生三大阶段: 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 思考探究: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 继承遗志、发扬光大 思维拓展: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一生轨迹,与时俱进 二、纵览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归纳“孙中山精神”) 评价人物,理性分析。 二、纵览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归纳“孙中山精神”) 思维拓展: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第3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5年先生逝世 ——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 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 是什么?为什么要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1924 材料一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俄国革命指什么? 1917年十月革命 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材料二: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1912年《告各友邦书》 结合教材p64,想想,孙中山的思想这时候发生了 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 (2)十月革命的影响; (3)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力量的突显; (4)中共的帮助; (5)共产国际的促成; 变化: 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 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主张推翻帝国主义 为什么要变: 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1、改组国民党: ①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②确定三大政策;③发展三民主义④创办黄埔军校 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是什么?为什么要变?   哪些活动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这种变化? 第3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5年先生逝世 ——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 世纪金榜P26名师点拨5、6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孙中山 总理 蒋介石 校长 廖仲恺 党代表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1、改组国民党: ①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②确定三大政策;③发展三民主义④创办黄埔军校 2、谋求国家和平统一带病北上,发表“北上宣言” 3、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是什么?为什么要变?   哪些活动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这种变化? 第3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5年先生逝世 ——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 世纪金榜P26名师点拨5、6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80年前,当孙中山逝世的噩耗传到已被日本人割据30年之久的台湾时,当地的《台湾民报》发表了题为“哭望天涯吊伟人”社论;台北市民团体随即冒雨召开盛大追悼会,由台湾作家张我军起草、被日本人禁止宣读的悼词中说:“消息传来,我岛人五内俱崩,如失了魂魄一样,西望中原禁不住泪落滔滔了!”台湾另一位老作家赖和在挽词中写道:“先生的精神永嵌入在四万万人各个儿的脑中”;“先生的精神亦共此世间永远永远地不灭”。 “哭望天涯吊伟人” 1922年8月,孙中山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曾先后3次抵达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活动。1912年5月,他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要决心收复”;1925年2月11日,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归还中国。 ①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十月革命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