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衡阳市八中语文组 易 涛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的方法。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1、导读法。教师在朗读技巧上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并引导他们理清作者的文路,体会作者的心路。
2、研究性学习。课内就作者的感情基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进行研究思辨;课后拓展阅读有关苏轼的豪放词,选择一两个角度比较分析。
教学工具:
电脑多媒体。(包括课文配乐朗读和教学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1、这是苏轼的名篇,放在高二第一学期,应该说相对于学生的普遍水平,它的学习难
度不是很大。像这样的佳作,可学习、思考、探索、创新的地方自然非常多,教学的空间也很大,即使我们拿出一周的课时去教学,也未必能穷尽它的全部。因此我认为,教者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着本课教学的成败。
2、教师应在点拨和引导上多下力气。点拨,要立足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地方;引
导,要启发学生于潜意识中化文字为图画形象,方便学生记诵课文。
3、像这样优美的文字,如果译成白话,语言美乃至意蕴美、思想美必然大受损伤。因
此我主张学生课外自译,课内时间主要留给“美读”。
[实施过程]
课前预习:
1、利用早自习时间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帮助学生正音,并使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结构。
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要富有感情。
2、以“苏轼”为主题收集材料,丰富文学知识。
3、划出全文最“闪亮”的句子。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
学生回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教师提问:如果你有幸来到这些著名战役的古战场,你会有哪些联想呢?
请两位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他博大的情怀吧!
二、苏轼简介。
让学生总结收集的材料。
文—— “ 唐宋八大家 ”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澈, 曾巩—— “苏 黄” (苏轼—— “苏 辛” (苏轼,辛弃疾)
书、画——“宋 四 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三、课文朗读。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再让一名学生点评。
2.教师作朗读指导。
3.电脑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4.全班齐读。
四、词句鉴赏。
1.析读词的上片。
A.提问: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哪些词句写景写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确:一个“浪”字传神,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而一个“淘”字,既形象又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电脑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 “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B.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下列诗句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下列诗句)
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总结上片写景。
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D.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承上, “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2.析读词的下片。
A.提问:下片中哪些语句是着力描写周瑜的?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小乔初嫁”?
这些语句体现出周瑜怎样的人物特征?
B.下片小结: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因为如此,已超过周瑜年龄的苏轼最最渴望的就是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C.提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积极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试与下列诗句比较,谈谈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