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国学精神应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文学艺术、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 古代思想 近代思想 唐诗宋词 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农学等世界领先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到隋唐 宋明 明末清初 百家争鸣 独尊儒术 佛道儒 理学一统 新思想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启蒙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国学演进的脉络 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汉地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三国、魏、西晋时代,佛教活动主要以译经为主,竺法护为当时的代表。 东晋南北朝时期,各阶层人普遍信佛教,梁武帝亲自讲经说法,更使南朝佛教尤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鼎盛时期。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和禅宗。 佛教的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是“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三法印”是佛教用以衡量天下事物是否合乎教义的三条准绳: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般寂静”。 “四圣谛”是指苦、集、灭、道“四谛”。“苦谛”,说人生一切皆苦,苦海无边;“集谛”,是说造成人们痛苦的种种原因;“灭谛”,说佛教引导人们最终达到理想境界(涅般);“道谛”,说抵达理想境界的种种手段和方法。 “八正道”提出达到理想境界的八种方法,即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正确的思考)、正语(正确的言论)、正业(正确的行动)、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意念)、正定(正确的自我精神集中) “十二因缘”为佛教“世轮回”的基本理论。它以“无明”作为过去世的原因,以“识、名、色、六入、触、受”作为现世的结果,以“爱、取、有”作为现世的原因,以“老、死”作为未来世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三世两重因果”说。 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家互补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释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佛为“空”,道为“朴”,儒为“义”。 东晋南北朝以至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统治者一般都认为儒释道三者在思想文化上对于治道起互相补充的作用,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 。 道 教 道教东汉时形成,经魏晋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 道教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的教义系统。 (四)理学: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北宋五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主张“即物而穷理”。 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发展陆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均持反对态度。至戴震提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理学的历史地位 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文明思想 ,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一种强有力的复兴。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 (五)史学:历代史学 瞿林东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纲》一书中说:“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这便是史学。”。 吴泽先生在其主编的《史学概论》一书中认为, “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学兼天人,会通古今 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求实直书,书法不隐 德识为先,才学并茂 史德:高尚的品德,尊重客观历史,不以主观 好恶影响到对历史的反映和评价 史识:史家明是非、别善恶、观成败的能力 史才:史家撰写史著的表达能力 史学:史家掌握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资料 1、正 史 正史是指《史记》、《汉书》等记传史书。以帝王传记为纲领并且由宫廷史官记录的有别于民间野史的中国史书。 《二十四史》是一部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学丛书,全书共计3249卷,40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至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