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约翰· 巴丁.docVIP

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约翰· 巴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 ——约翰·巴丁 侯新杰 杨净晓 约翰·巴丁(JohnBardeen,1908—1991),物理学界一个响亮的名字,迄今为止唯一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于1956年与布拉顿和肖克利由于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并且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72年与库珀和施里弗因建立超导微观理论——BCS(巴丁一库珀一施里弗)理论而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鲜明的性格特征、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科学风格是他能够做出这些巨大科学贡献的重要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一、巴丁的生平 约翰·巴丁于1908年5月23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市。父亲是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的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和解剖学教授,母亲从事室内装饰生意,他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是父母五个孩子中的老二。 巴丁自幼便显示出超乎寻常的智慧,他是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巴丁于1914年在麦迪逊读小学,时年6岁,可他很快就发现,在那里学习对自己来说太过容易了。出于对公立学校的不信任,他母亲担心巴丁在这里得不到足够的启发,9岁时他从小学三年级直接跳级到威斯康辛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一年级,由于连跳三级,巴丁成了同班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尽管如此,他仍然是班里的佼佼者,尤其在数学方面,并且第二年就在麦迪逊市的代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由于那所学校缺少实验设备,后来他又转学到一所公立高中。1922年,巴丁在大学预科班完成了学业。他本来是可以毕业的,但他又花了一年时间陪他的哥哥在重点中学学习,主修物理和附加的数学课程。公立学校的生活有助于巴丁调整心态,使他在社交方面改善了很多。 1923年秋天,在满15岁后不久,他考入了威斯康辛大学。尽管巴丁在数学和物理方面很有天赋,但他却选择了电气工程,在这个领域他表现也很突出。1928年在那里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29年在那里获得硕士学位。c1]1930年,他跟随他最喜欢的教授彼得斯(LeoPeters)去了匹兹海湾研究所实验室工作,研究地球物理。不久,他发明了勘探石油的一种新的电磁学方法。新方法十分有效,以至于海湾研究所决定不申请专利,以免竞争对手获得更多信息。差不多30年之后,这种方法才公布于众。 在海湾呆了三年后,由于他对固体物理发生兴趣,1933年巴丁转到普林斯顿大学。他选择普林斯顿大学,是因为听说爱因斯坦打算在那里担任教授,希望能在这位大师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但是,当巴丁来到普林斯顿时,爱因斯坦已经不在那里,而且爱因斯坦对带研究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巴丁改投在维格纳教授的门下学习数学物理,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1935年就开始获得哈佛大学的初级研究员奖学金,从事碱金属内聚能和导电率研究。1938午成为哈佛大学的博士后。 1939年至1940年他去了明尼苏达大学,任大学助理物理教授。二战爆发后,由于技术的需要,他被派到位于华盛顿的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从1941年到1945年10月,他一直在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二战结束后,1945年秋他在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物理组工作,研究固体物理。1951年6月,他离开贝尔实验室,去了伊利诺斯大学,担任电气工程和物理学两个系的教授。到1975年3月退休。同时兼任美国施乐公司(Xerox)顾问。直到1991年1月30日,巴丁因心力衰竭逝世。 二、巴丁的性格特征 一提到约翰·巴丁,他的朋友总是这样来评价他: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执著、心胸宽广、想象力丰富、热爱运动、心地善良、很有思想、卓有成就。 巴丁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体育或游戏方面都能显露出他顽强、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他小的时候,当母亲问他的哥哥,为什么弟弟的足球踢得那么好时,他哥哥会告诉母亲:“约翰就是抱着球不放。”他母亲写道;“在学习上他也是一样,每当他遇到麻烦,他都会知难而进。”他的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了晶体管的发明过程中.晶体管的发明开始于巴丁进入贝尔实验室后的1945年10月。6个月前,巴丁所在的半导体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肖克利让巴丁检查一个有关硅的“场效应”放大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是肖克利6个月前写下的,但在实验中并未奏效,而肖克利无法解释原因所在,他把计算过程演示给巴丁看,巴丁没发现任何错误。但是巴丁认识到这一理论一定是错的,或至少是不完全的。这激起了他的竞争意识,因为这一问题也让另外一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受挫。对于巴丁来说,“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非瞬间的灵感,他时常在许多问题上花费数年的时间,执着得就好像一条斗牛犬啃一块骨头”,不过这一次他只啃了5个月便提出了一种新理论,不仅成功地解释了肖克利设计方案失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正是巴丁提出的解释引导研究小组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有关表面态的研究,它最终导致了晶体管的发明。

文档评论(0)

tkhy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