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冷战时期中缅关系研究(1955-1966)
——以外交部解密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范宏伟
? 2012-12-28 16:36:55 来源:《南洋问题研究》(厦门)2008年2期
作者简介:范宏伟,(1973-),男,河南南阳人,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博士后,福建厦门361005 内容提要: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关 键 词:中国 缅甸 中缅关系 1950年中缅建交后,双边关系最初较为冷淡。1954年,两国总理互访,中缅关系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此后至1967年中缅关系破裂之前,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成为冷战时期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的阶段。但是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充分。余定邦教授的《中缅关系史》主要论述的是古代和近代中缅关系的发展情况,只在最后一章简要介绍了新中国与缅甸的关系;林锡星所撰的《中缅友好关系研究》着重阐述的是中缅经济关系和冷战后的中缅关系。王介南的《中缅友好两千年》、缅甸戚基耶基纽的《四个时期的中缅关系》仅是把中缅邦交活动做了一般性的罗列和叙述,没有进行学理性的分析,而且对“金三角”国民党军、缅甸华侨、缅甸担心的中国“革命输出”等曾影响两国关系的问题,没有提及或者语焉不详。其他涉及本课题的共和国外交史研究状况也大致如此。①本文以中国外交部新解密的档案为基础,对1955-1966年的中缅关系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 一、中缅政治关系(1955-1966)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转折后,1955-1966年两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互访。这一时期,周恩来总理先后8次,国家主席刘少奇2次,陈毅副总理兼外长13次访问缅甸。同期,缅甸领导人吴努先后5次、奈温6次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通过首脑外交的形式,围绕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进行交流、磋商,增加了了解与互信。毛泽东曾向来访的缅甸领导人表示,“过去我们相互不了解,尤其是人们怕共产党,怕共产党侵略他们。我们说我们不侵略,人家不相信,他们还要看,要多多来往,来往多了就了解了。”[1]相互了解情况很重要。吴努第一次来访,问中国会不会侵略别的国家,那是因为彼此不了解,“因此我们建议缅甸在昆明设一个领事馆,了解了解我们是不是想侵犯缅甸,”“相互了解了,友好关系也就一年一年地发展了。”[2]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阵营对中国构筑半月形的包围圈,中国对外交往因此受到了很大遏制。1956年中缅航线开辟,改善了这一局面。50年代,中国“主要是通过北京——伊尔库茨克和昆明——仰光两条国际航线,同世界各地相通”。[3]所以,丘吉尔曾表示,“包围中国,缅甸是一个缺口。”[4]还有学者指出,“缅甸是中国唯一可以来去自由,以及非洲、拉美和亚洲其他国家代表团通过缅甸自由往返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5] 周恩来访缅以前,中共对缅甸国内革命力量的态度,一直是仰光担心北京进行革命输出的主要理由。1954年周恩来访缅时和吴努访华时,中方就向缅方承诺不进行革命输出,不干涉缅甸内政。此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多次向缅甸人表明,“我们坚持不干涉内政,各个国家怎样办事,由各国自己决定”[6],我们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主张。[7] 冷战时期,东南亚人数众多的华侨曾一度被当地看作是北京的“第五纵队”。缅甸华侨虽然人数不多,但缅甸政府在华侨问题上也不同程度存在着类似的恐惧和防范,这种担心主要体现在华侨的政治作用和“双重国籍”问题上。1954年两国领导人初次接触时,中国就向缅甸表示,不会利用华侨干涉缅甸内政,颠覆缅甸政权。[8] 1956年12月18日,周恩来在仰光华侨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向华侨和缅方更系统地表明了这种态度:华侨要做一个守法、模范的侨民,入籍的和没有入籍的华侨在政治上要分清界限。入籍者不应参加华侨团体,华侨不应参加缅甸政治活动,“同时我们也不在华侨中发展共产党或其他民主党派的组织”。[9]周总理的讲话进一步减少了“缅府长期萦绕的不安情绪。”[10] 关于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中国尊重和理解华侨长期居留缅甸的历史特点,肯定和鼓励长期居住在缅甸的华侨加入缅籍,反对“双重国籍”。双方在华侨入籍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使这一问题没有成为这一时期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和麻烦。 1950年初,国民党军进入“金三角”后,多次进攻和袭击云南,并试图制造边境冲突,以使中缅军队交火。因此,缅甸担心自己成为台湾“反攻大陆”的牺牲品,成为另一个朝鲜。对于这种情况,中国一直保持克制和理解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用户体验与设计》课件.ppt VIP
- 《大丈夫》分集故事梗概要点.docx VIP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3版) 》教案.pdf VIP
- 《用户体验设计》课件.ppt VIP
- 2025年秋季新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道法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pdf VIP
- 监理大纲监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ABB)教程配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 VIP
- 高教社2024企业财务会计教学课件1项目一财务会计认知.pptx VIP
- 2025秋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pdf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