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导学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第1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导学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第1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C ④是孟子的主张,故排除。①②③均符合题干信息。 三、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认识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摒弃的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思想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3.“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也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解析 D 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没有“善”的体现,要使人把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对应学生用书P118) 考点一 百家争鸣 【例1】 (2012·山东文综,T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排除B项;墨家主张非攻、尚贤、节俭,材料内容均不能体现该学派的观点,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 D 考点二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例2】 (2012·天津文综,T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及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记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思想内容及文化发展概况,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分析历史事实,认识历史本质。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解读,可知材料一分别反映的是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分析政治经济背景,应结合这一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阶级特征:政治上分封制瓦解;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回答。 第(2)问,董仲舒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兼采各家思想进行糅合,其主旨是“大一统”的思想内涵。影响应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产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分析唐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应突出分析唐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及文化政策等方面。第(4)问为开放型题目,解答时应从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发展趋势中总结规律,提出认识。应认识到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及思想文化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答案】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化(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