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研究设计阶段-理论框架写作 例:“本文提出如下前提假设: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是理性的,即不管农户的生产经营目标是生产利润最大化还是风险最小化,农民的技术采用决策都是根据自身对技术的了解和所面临环境做出和符合自身条件的理性行为。 各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不同,方向有正负之分,程度有主次之分。 消除或弱化制约因素的影响,发挥和推动促进因素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和改变,从而使科技能够真正地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去。” 这段表述既不是因果关系假说,也不是必需的假定前提,似乎言之有理,但对于研究工作并无指导意义。 * 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方法介绍 案例: 本项研究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方法不具体,无法指导如何操作; 未能建立研究方法与目标的对应关系; * 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方法与目标 案例: 研究目标确定为“找出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深层原因”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用统计方法测算粮食价格波动特征(周期、波幅) 研究并未能揭示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因而也无从提出调控措施。 * 写作阶段-文献综述 案例: 论文拟研究城乡居民微观消费行为,但所引用文献主要为宏观消费理论,如绝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等,对微观消费行为理论则没有全面涉及。 作者未能找到适合的文献,并从中得到有助于指导自己研究的参考。 * 写作阶段-文献引用 案例(2001年完成的论文): “乡镇企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贡献率由70年代的30%上升到了1997年的75%(XXX,1999)。” 作者自己未动手去找已有的统计资料,而是采用直接引用较早研究的做法,给人以偷懒的感觉。 * 分析阶段-概念定义 案例: 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时不交待所用的是名义价值指标还是实际价值指标; 或只在文章中提到将名义指标转换成实际指标,但未交待处理方法。 由于作者未提供这类重要信息,因而评审者难以对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做出评价。 * 分析阶段-资料验证和处理 分析前未对原始数据进行核对,数据存在诸多异常而不知道原因。 数据处理方法缺乏严谨性。 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产出 18.32 20.18 20.51 20.83 23.19 22.99 22.18 21.37 23.41 25.41 25.46 26.02 物质投入 7.53 8.71 8.56 9.06 10.29 10.49 5.67 8.86 9.86 10.86 10.96 9.68 劳动投入 3.13 3.16 3.15 3.10 3.11 3.17 2.92 2.67 2.78 2.89 2.93 2.96 土地投入 11.26 11.10 11.69 11.62 10.38 27.07 11.26 11.26 11.26 6.25 6.36 6.36 表:1000调查农户的户均投入产出 单位:百元、百工、亩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该期间产出年增长率为3.24%;物质投入年增长率为2.31%,投入产出弹性为0.85;劳动投入年增长率为-0.51%,投入产出弹性为-0.16;土地年增长率为-5.33%,投入产出弹性为-0.09。利用索洛余值法,可以计算得出农户技术进步率为0.72%。如果农户投入产出弹性改用绝对值,那么劳动和土地的变化分别使技术进步率增加了0.08%和0.48%,农户技术进步率上升到1.84%。 * 分析阶段-资料验证和处理 案例: 根据调查农户物质投入与产量做散点图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低,据此得出“农户物质投入水平的差异并不是造成粮食单产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论是否成立取决于能否保证其他因素相同,如土地肥力、灌溉条件等。较严谨的方法是利用生产函数建立单产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 * 分析阶段-观点表述 案例: “中国人自己基本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不仅对缺粮国是这样,而且对粮食出口国也是这样,因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把粮食供求平衡的一个相当的缺口放在国际市场上去弥补,其结果正如国际上许多预测者所认为的那样,肯定会造成国际粮食市场与价格的剧烈波动,这对粮食输出国国内的生产者和财政未必就是好事。应该说,中国如果真正能够长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这对国际社会应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同时也是中国对世界农业的重大贡献。” 这里表述的是个人的主观见解,而非经过检验的事实。作者并未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 分析阶段-论证 表述: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养活中国。” “沿海地区一个省数千万人口,不能依靠其它地区吃饭。” “粮食进口消耗大量宝贵的外汇。” “中国港口设施处理能力和国内运输能力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完整版课件.pptx
- TCACM 1563.6-2024 黏膜给药中成药临床应用药物警戒指南.docx VIP
- 《琵琶行》课件(共40张PPT).ppt VIP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市(县)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转型思考——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pdf VIP
- TCACM 1563.5-2024 外用中成药临床应用药物警戒指南.pdf VIP
- 21 我把袋子放在桌子上了 (1).ppt VIP
- 银行大堂服务实训(第2版) 课件 项目1 营业前环境准备.pdf VIP
- 财务共享中心现状及评价——以腾讯集团为例.docx VIP
- 智能照明技术课程设计.docx VIP
- 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相关标准知识试卷真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