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诗与叙事诗关系的诠释与思考
冯文开
内容提要:中国学者对史诗和叙事诗的讨论是中国古典诗学规范和审美趣
味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下重构和转移的结果,标识着中国古典诗论中对叙事
性要素的零散论述向建构现代叙事诗论演进。史诗和叙事诗的关系是现代叙事
诗论建构的组成部分,中国学者常以史诗为参照框架界定叙事诗,或放宽界定史
诗的维度界定叙事诗。
关键词:史诗 叙事诗 关系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西方现代学术机制取代了传统“经学”学术机制而成为主流,西方的现
代学术思想和科学主义的方法论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天秤,西方学术理论成为中国学术
理论的权威和解释框架。将叙事诗视为中国诗歌的一种类型正是这种学术大转换背景的
产物,是中国学者拿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比较而衍生出来的学术问题。中国古典诗学中并
没有专门列出叙事诗这一诗歌类型进行论述,而是所有的诗歌理论和批评论域都是围绕
着抒情诗这一诗歌类型展开的,甚至可以说,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主要是抒情诗的诗论。这
与中国诗歌的抒情道统有着莫大的关联,因为从《诗经》起,抒情诗就始终是中国文学的正
①
统类型,甚至除了散文外,它就是唯一的类型。
不过,“叙事”、“长诗”、“长篇叙事”等与“叙事”相关的诗论也不时在中国古典诗学理
论和批评者的论域语境中出现。胡应麟、王世贞、刘熙载、贺贻孙等都以不同角度和层面阐
述了诗性叙事的体式和技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效果。刘大勤、沈德潜、方世举、宋征
璧、赵翼、乔亿、方东树等都在各自的诗文评中从评鉴诗歌作品的角度出发对诗歌中的叙
事在文体特征和美学价值上给出了解释和说明。虽然这些批评话语在审美趣味和形式结
构上已洞悉了叙事诗本质,而且非常精当,但是与抒情诗在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实践中的
地位和得到重视的程度相比,这些理论与批评的话语显得单薄和零碎。这与中国古代学者
在诗歌理论和批评实践中没有把叙事诗作为一种诗歌类型来研究有着密切关联,而且这些
批评更多是一种直觉,一种随意的评论、赞叹和对话,而不是一种严密的考察与研究,更多
的是对诗歌描绘的事件所承载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时代的意义展开历史的评判和价值判断
②,较少那种学术思想和理论方法的自觉。
20 世纪初,叙事诗的概念在西学的冲击和影响下开始凸显出来,王国维当属其中最
①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文学的历史动向》第10 卷,第 17 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② 龚鹏程:《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论诗史》,第319~368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43
民族文学研究 ·2012年2期
具影响的学者。按照西方文学的惯例,王国维将中国文学分为抒情的文学和叙事的文学,
将中国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赞扬中国抒情传统的荣耀和伟大,认为中国的叙事文学
①
还处在“幼稚”阶段,没有能够与西欧匹敌的叙事文学作品。 王国维虽然没有对叙事诗做
出具体的学术性界定和阐述,但是他站在现代学术文学分类的立场上提出了叙事诗这一
诗歌类型,足以认定他为中国学术界叙事诗的批评和理论确立了新的诗学基点,标志着中
国现代学术史上叙事诗研究的开始。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叙事诗是王国维在中西叙事文
学比较的背景下标举出来的文类概念,他的叙事诗概念更多具有西方史诗的文类特征,甚至
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把叙事诗等同于史诗,王国维在不同的场合将荷马史诗视为叙事诗的
典范可以证实这一论断。自王国维起,许多中国学者开始强调叙事诗作为一种文类所固有的
相对独立性,研究它的文体形式和艺术特征,追溯它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的形成和
研究过程。但是,他们对叙事诗的批评和研究大都沿着王国维的学术理路与方法,特别是在
探讨叙事诗的起源和定义上,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史诗概念的影响。
如何界定叙事诗和探求它的起源是20 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史上研究叙事诗需要解决
的两个问题,也是不容易解决的两个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学术界叙事诗的
理论薄弱,主要以西方学术为衡,而要寻找中国叙事诗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