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李成刚案件看犯罪故意的认定
学院:长沙民政学院
专业:法律事务专业
姓名:华纤,钱波,浣李
指导教师:刘学军老师
时间:2012年4月
目 录
一 内容摘要···············································1
二 关键词·················································1
三 引言···················································2
四 案例···················································2
五 李成刚案件三个观点的具体分析··························3
(一)交通肇事
故意杀人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六法官说法···············································5
七 刑法中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及认定·························6
八 结语···················································6
九 参考文献···············································7
十 致谢···················································8
从李成刚案件看犯罪故意的认定
一、内容摘要:
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条件,而故意犯罪是刑法中处罚的主要对象,如何认定犯罪故意是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犯罪故意在故意犯罪的犯罪构成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作用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本文主要通过李成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案性质的认定阐述犯罪故意的构成。
二、关键词:
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犯罪故意
三、引言:
(1):关于实践报告选题
大二下学期我们在学习律师事务课程时,曾经对李成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一案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后在长沙市中院实习期间阅读该院相关资料了解到该案件的审理过程,并请教了中院的一些法官,决定以此作为实践报告的选题。
(2):本实践报告探讨内容
本文主要引用长沙李成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一案,从故意的本质分析,结合刑法及相关法律和最新理论研究,阐述犯罪故意的几个理论问题。
四、案例:
2011年4月25日,李成刚驾驶自重16吨的混凝土搅拌车从该建筑工地出发,高速驶入长沙市洪山路、二环线等主干道,肆意冲撞行人车辆,先后在该建筑工地、洪山路御景龙城至北二环线洪山桥转盘下路段致使五人死亡、一人重伤,二人轻伤,二人轻微伤;在开福区洪山桥长沙大学门口至曙光路左家塘路口等二十余处路段与33辆汽车相撞,致使公私财产损失25万余元。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李成刚系湘A73015混凝土搅拌车司机。2011年4月25日10时许,李成刚驾车运送混凝土至长沙某建筑工地,在卸货过程中,李成刚因倒车不慎压坏工地一台斗车,与工地工人发生争执,其驾驶的牌照为湘A73015的混凝土搅拌车右反光镜、车门左侧玻璃被损坏。
庭审中,李成刚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但提出自己所犯罪行是“受到了刺激”、“一时脑子不清楚”所致,并请求进行精神病鉴定。检方则根据李成刚家人及亲友证言,认定李成刚本人及其家族并无精神病史,事件发生时李成刚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长沙中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成刚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矛盾,泄愤于无辜群众,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告人李成刚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应当严惩。经庭审质证、认证和法庭辩论,休庭后,经合议庭合议和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五、李成刚案件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针对特大交通恶性事故,撞13车造成5死伤的这起案件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事发之前与事发过程中,成刚的行为有表现出肇事的故意。即李成刚在驾驶车辆驶入万家丽北路之前,曾因在长沙万家丽北路某工地内,倒车时撞上一斗车发生纠纷,双方协商未果,李成刚驾车冲上万家丽北路,于是制造了连撞13车、5死伤的惨剧。而在李成刚驾车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当地交警部门的警察对其实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