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年来东湖富营养化发生的沉积学记录.docVIP

100 年来东湖富营养化发生的沉积学记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0年来东湖富营养化发生的沉积学记录 顾延生1,2, 李雪艳1, 邱海鸥3, 黄俊华1, 谢树成1, 阮小燕1, 周修高1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在210Pb计年的基础上,运用水生生物遗存、色素、有机碳同位素和磁化率分析了东湖钻孔沉积物中的生物与环境信息,重建了东湖100多年来湖泊营养与环境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东湖10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指示重金属污染的磁化率和指示湖泊富营养化的色素指标如蓝藻叶黄素(Myx)、颤藻黄素(Osc)快速上升,相应的水生生物如介形虫、腹足类、水生高等植物等表现明显的组合和变化阶段,同时有机碳同位素偏正与湖泊生产力升高和藻类繁盛有关。沉积记录表明东湖生态系统近代发生了深刻变化,湖泊营养演化自早至晚呈现四阶段性:贫营养阶段(1900-1966AD)色素水平低、拥有较丰富的水生高等植物和腹足类;中营养阶段(1966-1983AD)色素含量增高、水生高等植物和腹足类减少;富营养化阶段(1983-1989AD)色素含量快速增高、水生高等植物消失;超富营养化阶段(1989AD-至今)色素含量稳定居高、某些耐污染的介形类较繁盛。对于认识湖泊生态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治理湖泊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 东湖;沉积物;生物遗存;色素;有机碳同位素;营养演化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0035-06 江汉平原的浅水湖泊是长江中游特有的湿地资源,近代100多年来江汉湖群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1],特别是建国以后,湖泊生态环境在人类活动干预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湖泊生态主要面临几大问题的困扰如泥沙淤积与面积萎缩、酸化现象、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剧减等生态与环境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所以研究长江中游地区近代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过程,重新审视湖泊生态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等单位就对东湖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湖泊生态学调查,特别是对东湖的水生生物演化与富营养化发生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7]。迄今为止,尚未有人运用沉积物对东湖进行较长尺度和较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与湖泊营养态演化过程研究。为此本文选择了武汉东湖近代湖泊沉积物进行了相关生物与环境指标的提取,结合人类活动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湖泊生态响应的沉积记录,重建了近代东湖生态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营养态演化过程。本研究对于认识湖泊生态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治理湖泊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 图1 东湖钻孔取样位置图 Fig. 1 Map showing core site in the Donghu Lake 东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水上运动场所的多功能水体。东湖系构造基础上经长江自然封闭淤积的堤间洼地堰塞湖,由彼此相连的郭郑湖、汤林湖、水果湖、庙湖、牛巢湖和后湖等水域组成,面积33.7 km2,最大水深3.1 m, 湖岸极不规则,岬湾交错。东湖原为敞水湖泊,与沙湖相连,湖水紧贴青山江边,与长江相通,受长江水位涨落所制约。清末以来随着余家湖的淤没和1958年青山武丰闸建成,东湖由天然湖泊变成为人工控制的城市内陆水系,经过100多年的演化,东湖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富营养型湖泊最大湖区郭郑湖富营养化较严重。 东湖钻孔位于郭郑湖区东侧(E114o23′04.5″,N30o33′12.2″),2003年5月采用仿瑞典重力采样器取得深度为42 cm的近代沉积物,岩性分为两层,上层(022 cm)为青灰色-灰色炭质淤泥层、富含植物碎片,有机质丰富;下层(2242 cm)为灰黄色、浅灰色淤泥,可见腹足类、双壳类和植物碎片。野外210Pb、水生生物和有机碳同位素样品按1 cm间隔连续取样塑料袋密封,色素和磁化率样品按照2 cm间隔连续取样。 东湖郭郑湖区的湖心沉积物室内经过160目铜筛水洗,自然凉干后于双目实体显微镜下挑选,获得了较丰富的水生植物繁殖器官(果实或种子)、枝角类的卵鞍、腹足类的口盖和介形类等多门类动、植物遗存,其中以腹足类的口盖和介形类的壳体的数量较多,通过鉴定、统计分析表明水生生物遗存具有阶段性变化,为探讨近代人类活动对东湖生态与环境影响提供了生物记录。 210Pb样品40 ℃恒温烘干后称干,随后研磨至60目左右供测试,样品测试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用EGG Ortec公司生产高纯锗低本底γ能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