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达慕”文化浅论
白丽丽
(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那达慕(naadum)”一词为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现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
流盛会的专有名词。蒙古族的“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中,综合性反映蒙古族文化面貌
的文化类型。那达慕中的“男儿三艺”各自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且在当今社会仍发挥着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那达慕;射箭;摔跤;赛马
图书分类号码:G886.6 文献标识码:A
“那达慕”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遥远的年代,它泛指一切娱乐、
游戏活动,如竞技类的摔跤、射箭、赛马、赛驼、赛跑、投掷布雷鲁等;娱乐类的唱歌、舞蹈;智
力游戏类的猜谜、蒙古象棋、玩羊拐等;都被称为是“那达慕”,是生产生活中的即兴娱乐活动。“那
达慕”作为概念术语,成为专指娱乐为宗旨的、定期举办的、程式化的大型群体聚会,仅有几百年
的时间。现在的“那达慕”是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有法则的一项规范化和程式化的庆典、娱
乐盛会。以摔跤、射箭、赛马为主要内容,结合进行蒙古象棋、马球、掷布鲁等比赛和演唱民歌、
演奏民族乐器等。
摔跤、射箭、赛马是“那达慕”文化的传统内容,也是蒙古人民最为喜爱的游艺活动。对于北
方各民族来讲,它们自古有之,并无不有各自的漫长的发展历史。但演变成有组织、有规模的三项
竞技,成为“那达慕”文化的主要内容,却没有那么古老,而是 18 世纪以后的事情。
射箭是北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赋予游牧民族的生存本领,《蒙古族文学史》(一)第三章第二节《狩
猎生活祝祷词》[1]已详实介述了蒙古人自古善骑射的生活习俗。从狩猎进入游牧为主的经济生活以
后,蒙古人与北方其他民族一样,仍是过着“随逐水草,不恒厥处”的生活,而社会上的频繁征战,
激烈兼并,骑射技术之精湛与否,就影响着各部落民的生存命运。所以蒙古人对骑射技术自幼便开
始着手训练。成人之后,则应征入伍,平时定期参加大汗和各级那颜的围猎。无论征战或围猎,都
要求娴于弓马,善于杀伐,具有坚韧不拔,严守纪律的战斗作风。这些事例在《蒙鞑备录》、《黑鞑
事略》、《世界征服者史》以及欧洲人的游记中多有记载。由于骑射技术在经济、政治生活中关系重
大,所以对于优秀骑、射手极为关注,赏赉十分优厚,以至刻碑留名,永传后世。如公元 1227 年镌
刻竖立的《也松格碑》(亦称《成吉思汗碑铭》,藏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便记述着成吉思汗在 1225
年西征班师途中于不哈速赤忽之地设宴犒劳将士时,成吉思汗侄子也松格射箭达三百三十五步之遥
的盛况。①故骑射之术在北方游牧人的长期生活中,不是作为游艺竞技表演出现,而是与经济生活、
战阵杀伐密切相连的技能培训,这种始自幼儿的教育,至明代萧大亨所著《夷俗记》的“教战”条
目中仍有生动记载。
摔跤,从汉文古籍记载看,秦汉时期已出现,当时称之为角觝或角力。观角觝戏(即摔跤比赛)
是汉代风行的一种娱乐活动,而且作为娱乐观赏进入中原王朝的宫苑。北方民族的摔跤无史料记载,
但在 50 年代于陕西客省庄第 140 号墓出土的角觝铜牌[2],据考证为匈奴人角觝,该铜牌镌刻了二
匈奴人角觝比赛的情景:二力士上体赤裸,下身穿紧腿裤,互相弯腰扭抱作相扑状,左右各有一匹
鞴鞍辔的马,马头上方各有一棵树,两人头上还有一只鸟,张嘴展翅。这显然不是正式比赛,而是
乘马旅人或牧人兴之所至,临时下马比试高低。以此铜饰件推想,匈奴人的摔跤,无论牧野屯包,
1
路边柳丛;无论放牧间歇,还是连辔途中,均可一语即拍,双方拉开架式,进行一番角觝的较量。
这种遗风,凡去过辽阔草原牧区,可随时领略,并不太难。可见北方游牧民族的摔跤活动起源也很
早。
蒙古人由东向西扩展中,自然受到原匈奴、突厥和回纥文化的影响,孛儿只斤蒙古勃兴时,又
直接受到西方克烈、乃蛮诸部的文化影响,部落军伍中,想必也盛行这种对搏摔跤的训练。《蒙古秘
史》未记载这一盛况,但联系成吉思汗家族与其他部落间政治势力之变化关系时,却生动地揭示了
利用摔跤消除异己的历史事迹。《多桑蒙古史》还记载着窝阔台喜观角觝及其部下与波斯力士比烈相
扑竞技表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