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伴你学.docVIP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伴你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狼》伴你学 一、目标定位 1.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2.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二、课前预习 字词疏通: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缀 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 chí 眈 dān 瞑 míng 隧 suì 尻 kāo 黠 xiá 2、重点解决的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三、课中探究 重点讲解: 1.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行”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见他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迷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透出了怎样的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难点突破: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四、课后巩固 五步点击: 认识一个字:敌 敌dí(1)名词,敌人,仇敌,如:一日放走了敌人,就是几代的祸患。(2)动词。①抵抗,抵挡。如:梁启超《谭嗣同》:“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②攻击。蒲松龄《狼》:“恐前后受其敌。”(3)形容词,相当,对等,匹敌。苏轼《教战守策》:“彼知有所敌。” 掌握一个词:少(shǎo)时 一会儿,表时间很短。类似的词语还有:既而(《口技》:既而儿醒,大啼)、须臾(《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俄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 3、品味一句话: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4、揣摩一个点:通过动作和神态刻画人物形象。 “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险恶用心。 “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多么狡诈阴险 。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伪装轻松善良,实则暗施毒计,企图麻痹屠户表 现其狡诈的本性。 5、背诵一联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出自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意思是:道行修炼高一尺,魔障又会高一丈。本属佛家用语,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诱惑。今人用以比喻正义总是战胜非正义,或一方的本领胜过一方。 中考链接: 考题示例:阅读下边的文言短文,然后答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仔细阅读文段,结合文义补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