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广州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第 21 卷第 2 期
(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2 Vol. 21
龙的文化意蕴与修辞
刘才秀
(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 要 : 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沃土之中 ,与人们的物质 、精神生活息息相
关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龙的崇拜心理和人神合一 、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 ;龙与汉语修辞也有密
切的关系 ,通过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 , 对人或事物作出生动的描摹 ,把人 、物神化了 ,给人
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美的感受 。
关键词 :龙 ;文化 ;修辞
( )
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2596 2000 2 - 0060 - 05
一
龙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至尊至灵之神物 。
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 ,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足见龙在中国的影响之广 ,根基之深 。
翻开中国历史长卷 ,龙的文化绵亘不断 。在殷墟甲骨和商周金文中已有了龙字 。而龙的
种种传说和龙纹装饰更早于殷商时代 。远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 ,便有龙形玉 ,新石器
时代晚期的龙山陶盘上也有蟠龙纹 。商周时代青铜器上铸的纹饰 ,据容庚先生归纳 ,有
[1 ]
77 种之多 。 其中龙纹就有夔纹 、两尾龙纹 、蟠龙纹 、蛟龙纹等 。尔后 ,大量出土的文物如
铜镜 、帛画、汉代画像砖及各种礼器上的龙纹图案就更多 。一直到清代 ,龙发展到登峰造
[2 ]
极的地步 ,有人统计过大和殿里的龙纹图案有 13844 条之多 。 清朝并以龙纹作为国旗图
案 。从叶公好龙到《西游记》种种有关龙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在民间广为流传 ,可见龙与中
国文化共生共存 。
龙为何物 ? 为什么在中国会受到如此崇拜呢 ?
龙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周易》中有乾“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 , 以
御天”的记载 。龙与天的联系初见端倪 。
《说文解字》云 :“龙 ,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 。”李时
珍《本草纲 目》云 : “龙 ,其形有九 ,头似驼 ,角似鹿 , 眼似兔 ,耳似牛 ,项似蛇 ,腹似蜃 ,鳞似
鲤 ,爪似鹰 ,掌似虎是也 ,其背八十一鳞 ,具九九阳类 ,其声如戛铜盘 , 口旁有须髯 ,颔下有
收稿 日期 :1999 - 10 - 28
第 2 期 刘才秀 : 龙的文化意蕴与修辞 61
明珠 ,头上有博山。”《辞海》云 :“龙 ,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由这些典籍对龙的
解释中 ,我们可以看到 , 中国人心目中的龙 ,并不是现已绝迹了的恐龙 、鱼龙 、翼龙之类 ,而
是能飞天潜渊 、兴云作雨、神异的子虚之物 。
然而 ,龙既然是子虚之物 ,为什么会受到中国人如此崇拜呢 ? 我们知道 , 图腾崇拜起
( )
源于原始部落社会 ,其崇拜对象多为熊、虎 、鹰等动物 。据考 ,黄帝 少典氏 以熊作图腾 。
黄帝战败蚩尤 ,一统中原后 ,作为当时最高“人王”,尽力安抚归附的广大部落 ,改少典氏的
“熊”图腾为“龙”图腾 。黄帝母族为有虫乔 氏,“虫乔”即蛇 ,其父族有熊氏,“龙”正是意在集其
父族 “熊”与“虫乔”于一身的象征性的集合体 ,隐含着母 、父氏族社会演进交替的历史底蕴 。
自此龙成为中华民族世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