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时机的客观性与主体选择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 10 年 11 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v . 20 10 第 33 卷/ 第 6 期/ J 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Edition/ Vol . 33 No . 6 论德育时机的客观性与主体选择性 何  珊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 , 河北 石家庄  0500 16) 摘  要 :德育时机作为德育过程中的客观条件 ,不仅是实现教育者德育 目标的有利条件 ,也是促进受教 育者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是德育时机的本质特征 ,对二者进行初步的认识和 分析 , 旨在为今后德育时机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 关键词 :德育时机 ; 客观性 ; 主体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 :B 82 - 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10) 060 14203 ( )   一 、德育时机的本质特征 ———客观性与 的时机 p edago gical mo ment ”。范梅南教授的这 主体选择性 一观点 ,指出了教育的时机存在于某个情境中 ,而且 这种情景需要被教育者有所认识并合理地利用 。同 自古以来 ,德育时机一向被我国教育思想家视 时 ,这种情景须对受教育者产生刺激作用 ,引起受教 为推动和延缓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 育者的某种心理反应 ,才能够产生德育时机 。笔者 素 ,如《学记》中曾提到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难成”。 认为 ,所谓德育时机 ,是在特定的时间之中 ,教育者 实践表明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把握或错失德育时 的知识 、经验等主观条件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现 机 ,会加速或延缓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 状 、外部环境中的刺激因素等客观条件发生相互作 德育时机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鉴于 用 ,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获得最 此 , 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关注于德育时机的研究 ,特 大德育效益的客观条件 ,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客观性 别是我国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教育工作者 ,提出了 和主体选择性 。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不仅是德育时 很多值得借鉴的观点 。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胡志刚 机的本质特征 ,也是一般时机的本质特征 。在历史 认为 :“所谓德育时机应该是针对特定教育者与教育 上 ,古代希腊著名哲学家 、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指 对象客观存在的可以获得最佳德育效能的一段时间 出了时机的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 。亚里士多德认 的契机”, 其中 ,“契机”是指掌握好事物发展或转化 为 :“一事物之可遇或不可遇 的可能性 , 亦即 ‘机 的关键 、枢纽 、决定性环节 , 即有利条件 。这一德育 [ 1 ] ( P224) 会’” ……“事情之出于 自然或由思想肇致者 , 时机的观点 ,指出了德育时机一方面是教育者进行 必可见其适应于 目的。”显然 ,这些“可遇”或“不可 德育活动并获得最佳效果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 ,教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