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社会管理的创新方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家 言 我看社会管理的创新方向 ○ 郭道晖 在落实上却往往缺乏强有力的措施跟进,特别是 一、社会管理与保障人权 经常遇到某些主管部门和地方的当权者、既得利 益集团的诸多阻力,导致落在枝干,而回避了根 近年党中央陆续提出若干以“社会”一词命 本,甚或偏离、扭曲了这些口号的本义,违反宪政 题的执政理念与方略,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递进 精神。 阶段或重心转换: 按照这三个阶段、三个口号的法理逻辑,“建 一是2004 年2 月20 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 设和谐社会”是根本目标;加强“社会建设”是实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所作的讲话,首次提 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或途径;创新社会管 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2004 年9 理则只是附属于社会建设的一项派生任务。显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正式把构建社会 然,“建设”的内涵要大于“管理”;“和谐”的目标 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 更是统摄一切,是衡量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成 要方面,并把它放到同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建设 败得失的基本尺度。 并列的突出位置。 现在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却似乎重在社 二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重申上述三大建设 会管理;而管理又重在政府对社会的单向控制; 的同时,还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并确认 控制的目标则是“维稳”;维稳的指向又偏重于维 其重点在“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护某地方、某部门的“政绩”,说到底是维护党的 三是2011 年2 月19 日,胡锦涛又一次在中 执政地位、特别是某些党政部门及其领导人的权 央党校向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提出“创新 位,而不是重在维护社会大众的公平正义、民生 社会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在3 月全国人大通过 福祉。这就有违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 的“十二五”规划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这个概念。 也使社会建设走进社会管制的狭窄胡同,甚至偏 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 离和谐社会的大目标,侵犯公民权利,加剧社会 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矛盾与冲突。 执政党及其领导人现今特别关注社会问题, 譬如“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只是在十 是审时度势,对社会民生需要与民心向背的关 七大报告 “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注;其现实政治背景则反映了我国社会问题、社 设”这一节中提出的,限于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 会矛盾乃至社会危机日益突出,亟待认真应对。 这虽然很重要也很迫切,但没有触及社会结构体 纵观这三个阶段、三个口号,是由宏大的“和 制的改革,特别是调整社会物质与精神资源的公 谐”理念、愿景,向“社会建设”落实;现在进一步 平占有与分配体制;平衡社会主体的权利与国家 具体化、或者收缩为“社会管理”。这三个阶段或 权力互控互动的结构改革,似非治本之上策。 三个口号的历史逻辑,是反映了执政者落实决策 又如有些党政干部把“创新社会管理”的任 的务实心态,还是面对社会危机而治国重心有所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